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四)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
读《春秋》者,先明大义其次世变
所谓世变者何也?
春秋》之始,是世道一变也。
春秋》之终,是世道一变也。
刘知几乃云:孔子述史始于尧典终于获麟,盖书之终,春秋之始。
孔子述《书》至文侯之命而终者,文侯之命,平王始年也。
隐公之初平王之末年也。
平王之始,不共戴天之雠未报,而其命文侯之辞曰:「汝多脩,捍我于艰」。
已弭矣。
「用赉尔,鬯一㔽」。
功已报矣。
「其归视尔师,宁尔邦国」。
无复事矣。
即此一编而观之,已无兴复之望,然而圣人不忍绝也。
迟之四十九年,而无复一毫振起之意,圣人于是绝望矣。
由是而上则为西周由是而下则为春秋,此独非世道一变之会乎?
此《春秋》之所以始也。
入春秋而楚始横,然犹时有胜负也。
至于获麟之前岁,而吴以被发文身之俗,偃然晋侯为两伯矣。
入春秋而大夫强,然犹未至于窃位也。
至于获麟之岁,而齐陈常弑其君,齐自是田氏矣。
则自季孙逐君之后鲁国之政尽在三家,而鲁君如赘旒矣。
在晋则自赵鞅入绛之后晋国之政尽在六卿,而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之渐已具矣。
向也南蛮之交于中国者,其大莫如楚,而今也以望国东方之鲁,而奔走偏方下国之越,以求自安矣。
向也诸侯犹有伯,而今伯主不竞,而诸侯之争城争地者,日以扰扰,而无一息宁矣。
故自获麟之前,其世变春秋
获麟之后,其世变战国,此又非世道一变之会乎?
是《春秋》之所终也。
然不特此也,合《春秋一经观之,则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有所谓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谓襄、昭、定、哀之《春秋》。
伯主未盛之时,庄之十三年而会于北杏二十七年同盟于幽,于是合天下而听命一邦矣。
合天下而听命一邦,古无有也。
僖之元年而齐迁邢,三年城卫,四年伐楚,五年世子九年葵丘,而安中夏强暴之权皆在伯主矣。
伯主之未兴,诸侯无所统也,而天下犹知有王。
故隐、桓之《春秋》各书王。
伯主之既兴,诸侯有所统也,而天下不知有王。
故僖文以后之《春秋》,其书王者极寡。
伯主之兴,固世道一幸,而王迹之熄,独非世道之衰邪?
僖之十七年而小白卒,小白卒而楚始横,中国伯者十馀年。
二十八年而有城濮之战于是中国之伯,昔之在齐桓者,今转而归晋文矣。
晋襄继之,犹能嗣文之业,灵成景厉,不足以继;
悼公再伯,而得郑驾楚,尚庶几焉。
自是而后晋伯不竞,盖至于襄之廿七年,而宋之会,楚之从,交相见
昭之元年,而虢之会,再读旧书于是楚夷矣。
四年而楚灵大会于申,实用齐桓召陵之典,不预中国之事者十年
平丘之盟,虽曰再主夏盟,而晋之会诸侯由是鄢陵以后参盟见矣。
参盟见,而后诸侯无主盟者矣。
天下之有伯,非美事也。
天下之无伯,非细故也。
天下之无伯,而《春秋》终焉。
故观隐、桓、庄、闵之《春秋》,固已伤王迹之熄。
观襄、昭、定、哀之《春秋》,尤以伤伯业之衰,此特其大者耳。
其他荆人来聘,荆蛮之臣始未有名字也,于后则名氏著于经矣。
无骇挟卒,诸侯大夫,始未有书氏也,于后则有生名氏著矣。
始也诸侯诸侯,于后则大夫诸侯矣。
始也诸侯自相盟,于后则大夫自相盟矣。
始也诸侯天子,于后则大夫诸侯矣。
始也大夫诸侯之柄,于后则陪臣大夫之邑矣。
会《春秋》一经观之,大抵愈趋愈下,愈久愈薄,溯之而上,则文、武成、康之盛,可以尧舜之传。
沿之而下,则七雄分裂之极,不至于不止
后之作编年通鉴者,托始于韩、赵、魏之为诸侯,其亦所以继《春秋之后欤!
学《春秋》者,既能先明大义,以究理之精;
又能次观世变,以研事之实,《春秋一经,亦思过半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