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野翁禅师塔铭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六、《陵阳先生集》卷二四、《雪窦寺志》卷六上
始予闻野翁为《本论》,疑焉。
及观其所谓本,则曰「吾宗本漕溪,漕溪本达摩心传面命具有先后,其传愈远,支派互分,然本未尝不一也」。
野翁一本乎禅,故有此论。
且深以竞华逐末为世戒,在其法中庶乎知本矣,其何疑于是
野翁之葬且三四年,其徒即是因是来自鄞越,以觉恩上人所次遗事,求铭厥藏。
按师讳炳同野翁字也,越新昌张氏。
嘉定癸未,年十一出家,投邑之大明寺僧大轰为师。
端平乙未祝发受戒
夙具聪敏有志于道,负笈台东宪法师天台教。
居数岁,弃所习,复从大轰。
轰课之特严,其长而克有成者,轰之教也。
端、嘉以来,吾蜀痴绝冲公无准范公倡道东南学者倾向,皆愿为之徒。
首从痴绝天童一见刮目
坐数岁,有警发,乃之径山无准
时问道者相摩,师年最少,机最捷,无准骤进之。
又数岁,往造济大川
宣明,举腊月火烧山话拟对,竹篦杖之,当下有省,因留不去
川本灵隐以为书记,力辞,且荐归云度、禅云盛有词藻,人多师焉,让焉。
掌记
履斋吴公判郡,知其人,俾出世
自大迁延寿,又迁香山
丙子屏迹雪窦静阅世故
杖锡逊席,不得避,一住十二年,靡怀不在乡里
剡川自更兵火积骸满野,即收聚焚化,殆有万数
水陆大斋石佛寺前,广为说戒惠及枯骨矣。
山多虎豹人家小儿横遭咀咋,作《驱虎行》,声其恶而去之。
虎岩灵隐愿以师补藏,至则大新僧堂及诸寮舍学徒四来振起遁庵密庵气象
无锡官河客舟一日而覆,溺者三十八人
师悯之,斲石尊胜六级,其长一寻有半,自为铭,刻而立洲渚之上,施食设以拔沉冤
三年东归,游双径云峰,有遁堂舍盖意。
微服杖锡,扁其室曰「晚泊」,闭户书《法华经》,有「老来非厌客,静里书经」之句。
雪窦虚席,众谓无以易师,因共举师。
育王亦争欲得师,不能夺。
寺榜「应梦名山」,昭陵所感,穆陵所书,号为胜处
师益喜得此,虽岁苦缺食,两持浙右不惮也。
宾礼延致东岩石公相得欢甚。
它日行寺东偏,岩谓师:「盍遂即此营菟裘」?
既成家性存之巽书「寄幻」二字揭之。
乳峰珠树雪瀑映带左右,师往来游憩,禅宴其间随化委顺,意甚自适
壬寅八月十一日升堂语众,劝厉极慈切,盖自别也。
请留偈,笑而不答,至夕而逝。
越七日,奉全身葬寄幻,遂塔焉。
寿八十,腊六十八。
弟子若干人。
为人宽厚笃实病者与药,贫者周之,随意作佛事
不藏人善,片言只字称道不容口
文集十卷该淹经史,诗偈洒落
升座禅人骚语联络贯穿,总为一说,而条分缕析,各中肯綮,颇效痴绝云。
周伯韬、家则堂文本心黄东发舒阆风,咸与之游。
予谓:「野翁立谈不忘本临行不留偈,遗戒茶毗,塔而铭之,岂师意乎」?
其徒曰:「是之谓寄幻」。
铭曰:
一切世界,及一切法无有坚固,幻依幻灭
幻既俱空,所寄何地?
而复于何,寄于所寄。
幻则非寄,寄则非幻强立名字,未离二患
欲问寄幻,寄幻久寂,瀑流千丈雪峰之侧。
幻为奇观,砰处溅雹,凡有耳目,如梦斯觉。
乃刻坚珉,与寄幻对。
幻身何在
法身不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