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方虚谷问天发微(二) 宋末元初 · 鲍云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新安文献志》卷一○
来谕不满二百馀字,而天地之机剖矣。
因记儿时尝侍东里叶公,知天者也。
问:「乘槎之事,谓水从海逆流天河循环天地中,皆水也。
水溢去处,则奈何」?
公笑而不答,有友从旁代对,谓:「海有沃焦石,水至一吸而乾;
海有尾闾穴,水至一泄而尽」。
愚曰吸与泄有限,而水无穷,亦未之信也。
及阅《隋志》,谓「阳精炎炽,入水则竭。
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减,而浸不溢」,此说固善,又遗气而说未莹。
至子方子之言一出不取沃焦尾闾,而取日,众聩俱醒,真名言也,足以千载之惑矣。
愚犹有水与气之说附于后,以求印證焉。
葛洪浑天曰:「地居天内天大而地小。
表里有水。
天地各乘气而浮」。
此以水与气并言也。
何承天曰:「天形正圆,而水居其半。
地中高外卑,水周其下。
日东旸谷西入濛汜,亦曰咸池四方皆水,故云四海」。
朱子曰:「日月出水,乃升于天,其西下又入于水」。
此专以水言也,初不言日能涸水,水从何归。
虞耸曰:「天形穹窿鸡子,幂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譬如覆奁于水,而奁不没,气充其中也」。
张子曰:「虚空即气,减一尺地,则有一尺气,但人自不见尔」。
又曰:「气之散于太虚,犹冰之疑释于水」。
邵子曰:「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
叔子曰:「有气莫非天」。
岐伯黄帝问曰:「大气举之」。
皆以气言者也。
谓言水不言气,水从何生?
言水与气,而不言日,二者何从消长
合而论之,水也,气也,日也,三者相为循环无穷,此天地所以天地也。
故曰:天依形,地附气,邵子之言当矣。
水不涸于沃焦尾闾,而涸于天之日,先生之言卓矣。
日圆千里,无幽不破,升天万物焦,入海则万水涸。
水不涸则盈而溢,易至汎滥。
涸而不生,则气与水俱竭,天何以包地运转不穷
以意为之说曰:天包地外,所以之者气也,所以浮是气者水也。
气与水合生生不穷所以浮天地而升降之者也。
天一生水,神为气主,神动气随。
气为水母,气聚则水生所以呵气而成润。
云蒸雾滃,则水珠流出,山川出云,则时雨以降,是其證也。
天地阴阳二气日夜流转日夜熏蒸氤氲相感,自有许多气,亦自有许多水。
生气生水生水则助气,气与水未尝相离
使水溢无日地下以涸之,则阴气日盛阳气日微
有日以助之,则扶阳抑阴,而水不能为天地间之沴矣。
然日为火而常明,月为水而有盈亏者,随日以为进退也,验之潮汐可见
《易》曰:「明入地中明夷」。
日从地下转也。
天在水中为《需》,浮之以水也。
故日一升而在天之阴气无不散,所以为昼。
一入地下水气不消所以为夜。
是日也者所以下抑阴,上扶阳,以与天相为长久者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