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州儒学 南宋 · 王应凤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万历《通州志》卷三、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直隶通州志》卷一九、《江苏金石记》卷一八
通之有学,志不载所始。
文惠王公之记,自太平兴国中肇建圣庙于城西南乾兴初徙而东之前斋而后讲舍,其即庙为学欤?
大观四年,朱侯彦又植庠门,建射亭学子便之,由是名第者视他郡最盛。
绍兴初草创于州治之西,其后旧址更建,至淳祐壬寅燬于兵。
壬子秋,今太傅平章贾公董师于淮俶,授方略沟封之,通民怙冒威德,以有宁宇寖寖承平
惟时学宫未复其旧,仅有礼殿、伦堂,而生徒肄业无所供养亦废。
官授于斯者,宁不知倚席不讲为可愧哉,盖力弗既而有待也。
咸淳之元,兵部尚书东李制阃六年矣,樽俎舒暇,左诗右书淮海澄清,累化禔福
岁春会稽黄君焱将往教于通,公语之曰:「古者闾巷党术罔曰寡约,必立之师,世之夸毗者,待人狭而自待亦凉,世罔攸劝。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课试外教养当并行
子其勉之」。
黄君奉命惟谨于是序列八斋日行二膳,昔所缺者今乃有之。
又以、任三贤旧有祠,旷而不举有年矣,乃植久仆之碑,绘像于堂,瞻仪肃如也。
列戟有严,两庑孔修,墙甓外周庖廪毕具
鸠僝丙寅夏,越明年就绪
郡守侯弼至,颇佐其涂甃之费。
既而邦人来观,或叹或愕,谓是举也,不役一兵不烦众力,惟黄君率诸生之长,协比经始
又以其馀力具祭器,且募监书而庋藏之,其于学者信有劳矣。
孰知所以有成者,乃尚书公之教泽也。
前通之李万程、勉之郎君玉等以书来请识其事,凤以《春秋不书泮宫义辞,乃又请曰:「夫子于《春秋》虽有所不书,然子产不毁乡校,则亟称之。
夫事难成而易圮,愿求一言以来者」。
应凤不敢固辞,而窃有感焉。
郡有校官,自江都相发之,施及建武之兴,如任延伏恭,逖左并边,皆能以学为先务流风馀化,隐然有厌难销萌之功。
先儒执干戈者听于明理义者,而后大业定,信哉斯言也。
学莫先义利之辨,居官不辨乎此,则事非其事,为士者不辨乎此,则志非其志。
义者心之所同,然庠序之教因而申饬之耳。
惟通密迩帝畿名卿辈出文物彬彬矣,视有邦厥邻,则安定体用学可师。
若时先达忠直如吴,友顺如姚,皆循乎天理之正。
俞之异科,崔之联第,亦素履而往天爵,而人爵从之,岂以利禄先入其心哉!
游于乡校而拜三贤之祠,景高晞骥,其必有所发矣。
夫张公当新法严急,而尊礼邵、程,不阿世好忠肃忠敏二公言人之所不敢居人之所不堪,非有为而为之,惟得乎义理之安而已
义理之心人皆有之,尚何成败之足虑乎?
子产远矣,有贤太守犹可以为任延伏恭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