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慈湖书院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四明文献集》卷一、《延祐四明志》卷一四、《慈湖遗书》附录、四明文献录、雍正《慈溪县志》卷一四
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礼义明
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称首
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统纪,赖以不坠。
东海之滨有大儒慈湖先生文元杨公立心诚明笃敬为主立言以孝忠信为本,躬行实践,仁熟道凝,清风肃然,闻者兴起可谓百世之师矣。
遗老见而知之,后进闻而知之。
春木之芚矣,其人若存兮,此书院所为作也。
古涪文公及翁绍其事,不幸厄于浮屠氏,鞠为荒榛
天不丧斯文绣衣使者侍其行部喟然叹息,选一乡宿望曹君汉炎为山长。
倡率善士合志叶力,舍旧而新是图,相攸先生旧宅熙光故址
爰启我龟,鸠工庀材,经之营之。
礼殿崇崇祠宇奕奕,敷经之席,肄业之舍,规模视昔,不愆于素。
侁侁衿佩,游于斯、习于斯,如咏舞雩之风,如升阙里之堂。
金石丝竹之音,莫不油然而乐,跃如而悟,咸曰:「自堂徂基,轮奂新矣。
陟降庭止,惠我光明
盍亦勉新德而进新知」?
于是曹君暨宾录长谕属某著石,章以永教,思于无穷
某耄且病,辞弗获,敢诵父师所闻切磋究之。
尝谓儒以道得民,师以贤得民师言贤不言道,身即道也。
万古一道万化一心仁人心也,人者天地之心也。
天有四时风雨霜露地载神气风霆流形,无一物而非仁,则清明虚静天地万物一体
在《易》为「不远复」,在《书》为「精一」,在《诗》为「无贰」,在《大学》为「毋自欺」,在《中庸》为「至诚笃恭」。
先生无意而自得之斋庄严恪非礼不动,言性必曰论治必曰三代
道学之将废也,则正色谠言不回群枉
道学之复行也,则见几卷怀,不汩于荣势
髦期称道,若武公之作懿戒
名满天下,若君实之在西洛
本心而外物轻,行藏语默,参诸百圣不合
于《易》见先生洁静精微焉,于《广居赋》见先生广大高明焉,于《过庭训》之言学见先生自强不息焉,于《讲堂训》之言孝见先生一贯之道焉。
先生文章,皆性与天道之形著,俯川流而仰高山,心之精神,昭乎江汉秋阳皓皓也。
先生之居,学先生之学,则何以哉?
事亲从兄尽性至命,由洒扫应对精义入神,由内省不疚而极无声无臭之妙,下学上达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庶几识其大者,而无一言一行之有愧。
可以欺其乡不可以欺其家,可以欺其家不可以欺其心。
无体之礼,此心之敬,无声之乐,此心之和,训诂章句云乎哉
先生之学,文安先生之学也。
文安讲《论语》于白鹿,先辨其志,听者悚然动心,收其放而存其良者在此。
朱文公亦云,陆子所言专于尊德性学者持守可观
又谓先生之学有为己之功。
合而观之,知入德之门矣。
有能约之省察克治,深之以薰陶涵濡问津辨志寻源于尊德性,以达圣之海春融冰释默契道体,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得心学之传必有人焉。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凡我同志,懋敬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