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鉴地理通释后序1280年8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通鉴地理通释》卷首、《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二○、康熙《开封府志》卷三六、《南宋文录录》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太极肇分,天先成而地后定,天依形,地附气,地囿于天者也,而言地理者难于言天。
何为其难也?
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
是故图以经之,书以纬之,仰观俯察,其用一也。
《虞书》「九共」,先儒以为九丘,其篇轶焉,传于今者,《禹贡》、《职方》而止耳。
若《山海经》、《周书·王会》、《尔雅》之《释地》、《管氏》之《地员》、《吕览》之《有始》、《鸿烈》之《地形》,亦好古爱奇者所不废。
然诸儒之传注异,历代之区宇殊。
禹之九河,班《志》仅得其三;
商之八迁,孔《疏》未闻其四。
汉水东西之分,积石大小之辨,荆山之于荆豫,梁岐之于冀雍,潜在荆者未见,蔡在圻内者未详。
三江九江,五邦三亳,则《书》之说异焉。
还之为营,祢之为坭,以著为齐地,以韩城涿郡,自土之为自杜,倭迟之为郁夷,驺虞之为梁邹,二南之为南郡南阳,则《诗》之说异焉。
扬纡在冀,而《尔雅》以为秦;
卢水济北,而康成读为雷。
漳水之为潞,吴山之为岳,五湖混于具区,颍湛列于荆浸,此《职方》之疑也。
豫章江南,而江北之地未知;
中牟河南,而河北之地难考。
许田,鲁地,而非近许;
鄢,郑邑,而非鄢陵
谷、小谷之有别,父城城父之不同。
此《春秋》之疑也。
二地而一名者,若王城葵丘酒泉贝丘钟离之类。
一地而二名者,若白羽、夹谷、夷、垂葭、发阳之类。
方城、细柳、丹水之有三,涂山历山、东阳、武城之有四。
「瞻彼洛矣」,与东都之洛异;
「导自熊耳」,与宜阳之熊耳殊。
首阳、空桐、新城石门、石城、丹阳、白沙、硖石之属,其地非一。
毕万之魏为河中之永乐,而以元城大名,失矣。
「自庐振廪」为襄阳中庐,而以合肥为庐国,失矣。
潘岳《西征》,不知成师曲沃河东
韩皋广陵散,不知魏之扬州寿春
韩文公南阳人,在河内之脩,而误曰邓州
《史记》郧关汉中长利,而误曰洵阳
杜子美诗三奇戍在彭州导江,而误改曰三城
荀卿兰陵常州也,孔明渡泸非泸州也,公琰屯涪非涪州也,公瑾赤壁非黄也,元规南楼非鄂也。
郢都白雪误于郢州东海二疏误于海州,以涂山会稽,以齧为采桑,以大别为安丰,以东陵庐江,以楚丘成武,以街亭南郑
袭讹踵缪,不可殚纪。
汉沔一也,而或二之;
吴会二也,而或一之。
江统误酂于沛郡皇甫谧商丘濮阳
颜师古误邛都于邛州青衣嘉州南陵宣州
注《文选》不知夷庚,注《本草》不知沙苑
博见彊志者犹或失之。
旧迹湮没,如济绝于荥,碣石沦于海,昆明凿而镐京为池,隋城立而汉都为苑。
南北侨置,如青有太原,豫有广陵六合之为秦郡项城之为秣陵玉门之为会稽寻阳在蕲而移柴桑当涂在濠而寓姑孰
郡名非古,如云之云中,平之北平,蓟之渔阳
县名非古,如京兆之武功,丰州九原,皆非秦汉之旧。
或若异而同,或似是而非,不可谓博识为玩物而不之考也。
余閒居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参以乐毅王朴之崇论宏议,稽《左氏》、《国语》、《史记》、《战国策》、《通典》所叙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
大《易》设险守国,《春秋》书下阳、彭城、虎牢之义也。
河湟复而唐衰,燕代割而辽炽,述其事终焉。
若昔对白题羊肠,帝丘内黄,问松亭柳河者,以该洽见称,今岂无其人乎?
孤陋寡闻,未免阙误,以俟博雅君子。
山河不改,陵谷娄迁,亦以发揽古之一慨云。
上章执徐岁橘壮之月,子王子书《通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