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玉宸道院一堂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秋声集》卷五
道一而已冲漠无朕,兆于泰初形生气化,散于群有
圣人因之,以建人极垂世范,赞两仪之化而成其能,遂万物之宜以致其利。
根于命谓之性,众性出焉,乃立教顺导之而归于正。
动于欲,系乎情,众慝萌焉,乃立政严防之,而杜其非古者
所以民心而出治道,莫能易也。
是道也,帝王之道也,儒道也。
帝王之世,儒之功用光明卓绝而隐于无名
木铎振于夫子,而儒名始彰。
老聃生于周,为柱下史
夫子自鲁驾而问道焉,又从而问礼焉,谓非儒不可也
其著五千言,说者訾其尚道德,贬政教,与儒不相谋
噫!
是未溯其源耳。
盖自惟精惟一之传既远,上之道化微,下之情伪炽,违行而取仁,先利而后义,礼至于慝,乐至于淫,风靡澜倒,愈变愈下。
聃也思欲得圣人功,化密融于无声无臭之中,使夫人丕变不识不知之际,反其太朴之天,以还邃古之风,遂为是愤世矫俗之论,而不觉其激也。
孔子云乎,「礼乐则吾从先进」,其亦救弊之辞欤。
今观其言养生修身去声色、贱货利,戒穷黩、贵慈让,与儒不殊
所谓得一以贞,即贞夫一也。
无为而无不为,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我无欲而民自朴,即意诚心正而天下平也,安有异旨哉?
故《鲁论》、轲书斥隐怪、距杨、墨,而无片非诋老氏
子云昉有搥提绝灭之讥,及昌黎河洛诸儒目为异端,与释并言。
其故何哉
由学仙者尽诿其说于老氏末流之弊,杂以方伎诡谲幻怪,而宗主吾道,乃不得不隐同斥异,明有所尊,理势然也。
然其论道穷元造微未易探索
而近不遗家国,细不弃民物,汉之君相法之,成一代之治,是讵可仙术概之哉?
是以朱文公嘉与之,谓文帝曹参得其皮肤伊川指《谷神一篇最佳涑水注《道德论》,而后山亦据古说,谓关老之书本六经微言至论要不可泯。
惜乎其辞之愤世矫俗虽少贬于儒,而道则无二也。
余束诵经史,暇辄窥其书,久有志焉。
毗陵归,以先庐为考妣祠,而于中祠老子
犹欿然以地临阛阓不足徕寄玄栖白之士,历纪且半,乃卜佘山西隅,倚高临清,鼎建靖宇,为楹逾百。
殿以奉天主宰焉,阁以奉三清得气之先者焉,祠以奉祖考上至曾、高,存报本反始之敬焉。
堂一,纳老氏之流,混而处。
为室四,迎儒士之侣,列而居。
堂之左右为复宇,以位主副。
阁之东南为联屋,以肄职掌
首之崇闳,翼之边廊,贯之中庑,殿以明轩,周旋有地,燕息有所,廪储庖湢,澡溷有舍,坛墠垣墉,靡不具体
经始己卯之秋落成癸未之夏
阁之下宏深轩敞,建斋蒇事,率于此集。
扁以「原一」,取道原一之义。
使知道者扩而通之,繇少思寡欲见素抱朴以至归根复命,儒犹是也
惩忿窒欲闲邪存诚以至尽性命,老亦犹是也
如是,则此心混然太极与道为一,而齐人我、忘得丧、等生死昼夜能事毕矣。
奚必上曾城、造县圃,如先儒所云,下视人间瓮盎而后高哉
苟徒校是非,辨同异纷纷与物相刃相靡,借拘儒之说,惟世欲之徇,而以肖天地之形,同草木而腐,则宁不负此生邪?
予负有生者也,因记岁月,爰笔其说勒诸珉,为学道勉。
所割原田给院之众,为租四百七十馀亩而赢,经费缮修咸在焉。
乡保亩步,详载副碑,为吾后者,续广可也
困乏,谨毋觊斗斛尺寸之取。
又系之以为子子孙孙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