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题俊上诗集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四、《雪坡舍人集》卷三七
上人,余庚申年春在感山见其诗,欲进之,为撷摘十数句。
今年初夏特来锦江见余。
读其全集犹在感山时诗也。
问别后曾谁见,曰丰城后林李先生也、庐陵约山朱先生也。
二先生者,当今诗伯也,必有以警策子矣。
而诗犹前日,甚矣,余之有以误子也。
虽然数十篇之诗而撷摘数十句,余虽进子,亦深有以之子矣,而子犹未之悟。
今之来,方且出其全集,俾余品题,将以行乎世。
何敢重误子乎!
江湖缪妄诗客索游者之所为也。
方其能吟数语,粗有韵之仄平,多未识李、杜门径,即诧然自足号为诗客
持其巨编长轴,求其官衔人序之跋之。
间有颜面柔软不能人情者,往往强徇其意。
得之者辄号于人曰:某已得某名公序且跋矣。
由是欲列于名公者,续续次之,至有序多于诗者。
夫序与跋固信皆名公也,如吾诗之未足以名,何徒资识醒睡一笑耳。
是之谓不成人之美,成人之恶。
岂敢不忠告子,而重误之至此哉。
今虽拂俊之意,使俊他时作诗之妙,亦必以余言为忠也。
夫诗有意有味有韵意欲其圆也,味欲其长也,韵欲其远也。
有此三者,然后使人之而恐卷尽。
苟初读而不知其意,细读不见其味,既读而不觉其韵,何足以谓之诗哉。
不可读之句,不可谓之奇也;
不可之字不可谓之古也
欲其奇古,必有妙于是者矣。
作之多而出之少,求能于己而不求知于人,皆学诗之法也。
诗虽小技也,不好则已,好则必求其工。
工犹未益也,不工何所益哉。
子,佛者也,未可以语吾之上。
就子之所知言之,诗正如子家之禅,姑归而熟参之。
诗亦如禅要饱参,未须容易向人谈。
阵无活法奔北,车恐迷途指南
悟后欲知新句长,读时须旧时惭。
江湖浪定祗何益,归看秋空月印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