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丞相程讷斋丙辰附上驿递。)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二、《雪坡舍人集》卷二九
某闻相天无他道,曰受而已
尽受之道,贤相事业备焉。
曷谓受?
天下之材,受天下之言是也
《书》曰:「翕受敷施九德咸事」。
受材之说,皋陶所以相舜也。
又曰:「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受言之说,周公所以成王也。
天子朝廷者,九德而后可合而受之,皆布在列天下无遗材矣。
下受人之善言而上告之君,使人之言皆得达于上,天下必无弃言矣。
皋陶周公岂其不足以运动一世,而必待受人材以为用,受人言以为助哉?
独有其己,则小而私;
兼有诸人,则大而公也。
能大而公,斯谓之有宰相之度。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
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圣人取斯言,载之《大学平天下之章,政谓平天下者,人君之事,而相人君以平天下者,宰相之事。
斯言盖专为宰相发也。
相者亦何必他有材智而后曰贤哉,能尽是足矣
某观大丞相秉国钧以前休休有容之度,天下知之,不待而后见也。
所谓天下人材,平日切切以为己任,而所谓言者,盖前此身为诤臣之时,以此责难于君,责备相者
昔责人,今受责也。
近朝廷所召法从诸贤,虽皆有所顾忌,未肯尽至。
然自卿、监以下至于馆学,亦未为尽无贤者也。
言议之臣,虽未得尽为蹇谔,而能言者亦尚多也,此亦大丞相略试之效也。
然而比者以来在下位二三忠贤何为相继尽以人言斥去
而素有德望之重臣,亦以道不合而遂行
在外者召之而不来,政以在内者为占也。
不畏杀麛毁卵,麟凤为之不集乎?
三学上书言事不过草茅之狂耳。
要其本心无非忠于为国,盖自甲辰乙巳年间,朝廷容养公论之气至于此矣。
平日容养作成之,今乃痛加排抑立石以戒方来屏斥以惩既往,此二事盖京、、侂、远之时所为耳。
晋栾武子曰:「不可当吾世而失诸侯」。
大丞相秉国钧之日,而有立石三学屏斥群士之事,可乎哉
他日史官书之,具有岁月岂不重为贤相累乎。
今天下之人皆以为非,而不以大丞相者,知非吾相本心耳,然亦以不救止大丞相惜也。
大丞相天下善类宗主岂得以非出己意自诿乎。
过归君父,尤不可矣。
上书言事者,既加以罪而斥逐,虽不次拔擢经明行修之士,欲以慰悦人心,是无异大箠击而小拊摩也,贤者岂屑于得此哉。
天下固有视死如归,甘戮如饴不畏祸患之人,然亦多有顽顿无耻贪得嗜进,志在富贵之辈。
风一炽,将恐所失者皆贤,所得者皆不肖矣。
天下国家者,又何赖不肖哉!
日甚一日事势不止此。
此某所以日夜痛心疾首,以叹以泣,寝食为之俱废也。
被召恩,承命遵道,亦欲一对吾君,见吾相,为天下极言不可
既已半途矣,忧患日熏其心,霜露日侵其体,遽有寒疾不能造朝
引领向东,涕泗如雨,然所怀不得一吐,亦不自安
伏见前朝苏老泉先生以韩魏国诸公荐试舍人院,虽辞召不往,亦有《上仁宗皇帝一书
某敢援是例,辄附囊封以进。
某有采薪之忧不能亲投之匦。
伏惟大丞相韩魏公自处,为之缴奏,得达圣听,九殒不悔
某之此举狂僭为甚
大丞相虚受人,容纳谠直,必能转以上闻。
某之不材,于九德不有其一,不敢望在翕受敷施百僚师帅之列,但狂妄之言得以转达是即大丞相受人之言而告之王也。
自今天下无遗材,无弃言大丞相遂为贤相事业,千万世之下,有所誇诵,谓其至公至大,有宰相之度,如皋陶周公之于舜、成王,而欲肆京、、侂、远之毒者无所施其巧力,宗社之福也,大丞相之美也。
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大丞相当之矣。
《易》之《剥》上九一爻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世道五阴剥矣,独大丞相硕果
使君子得舆,而小人之庐遂剥,转移机括是在密庸之妙,大丞相无所辞焉。
某冒触霆威万死不赎,屏伏田野,以俟斧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