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志堂说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则堂集》卷三
余弟祖仁笃学好《诗》,合毛、郑以来儒训说而为之折衷,扁读书室曰「志堂」,取义在《虞书》。
用志于《诗》久之矣,精之矣。
书来,乃更欲余发扬其义,附于平舟题扁之下。
祖仁求道之志老而弥确,余忧患摧折学殖荒落不能有所发也。
昔日读《诗》,深有味于《诗序》「在心为志」之旨,以为在心之志,乃喜怒哀乐欲发而未发之端,事虽未形,几则已动。
圣贤学问每致谨乎此,故曰「在心为志」。
若夫动而见于言,行而见于事,则志之发见外者非所在心之志也。
是以夫子他日门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之思、在心之志,皆端本于未发之际,存诚几微之间。
迨夫情动而言,形为雅,为颂,为风,为赋,为比,为兴,皆思之所发,所存
心之精神实在于是,非外袭而取之也。
序《诗》者即心而言志其《诗》之源乎?
本志言情,情其诗之派乎?
自心而,由情而诗,有本而末,不汩不迂,盖门人高弟得之圣师而述之于《序》,非后儒所能到也。
是道岂惟《诗》,圣贤平日讲贯,每于此拳拳焉。
告子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逐乎外而不由其本者也。
孟子辞而辟之,为之说曰:「,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
「持其,毋暴其气」。
反复详说大率以持为学据依之地。
足以驭气,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何莫非天理之著形!
是固心学,而曰「勿求于心」,岂非失之远乎?
诗人之诗所以嗟叹咏歌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亦由气统乎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非由外也。
是故善观诗者,其辞之洋溢畅达,而知其气之充周
其辞之雅正温纯,而知其气之安定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知其气之循轨有节由学操存有以主乎其内也。
诗序》、孟子相为发明欤?
或语余曰:「若子所言,而已,其发也乃有多歧之异,何哉」?
曰:道德者,在心也。
伊、傅周、召颜、曾、思、舆,隐见不同,而其道德无不同也。
功名富贵,则管、晏申、商所谓,中无所守,沦而入于他歧者也。
所贵在心,操之而存,如水之有本,自源徂流,行地万里一本而已
溢而为潢污,别而为沟渎,是岂水之正哉?
余昔与祖仁俱侍先君周游四方过庭讲习一在义理
每见祖仁读书密察之功,遇事有素定之画,尝期之以前辈事业
而余也迂拙自信恪守绳尺之外无他
中年读《礼》,采《内则名篇之义,命堂曰「则」。
尝语祖仁:「我则其则,子,持是自见于世,何行不可乎」?
自尔以来沈埋州县垂四十年。
晚岁有位于朝,大厦告倾,栋折楹摧,非一木可支。
余以国事见驱而北,祖仁避地入闽,别去八九年,穷困百罹未尝一日废书也。
比闻祖仁用功于《易》,著论成编。
余自燕以来瀛,卒《春秋旧业成《集传》三十卷
以为春秋》者,圣人见志之书,《易》为天下事物之准,所至,则亦至焉,则之所止亦在焉。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何而非则之所存
《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何则而非志之所在
吾兄弟虽衰迈日侵不复有意当世,犹能以既老之识从事于经,尚庶几托圣言以垂不朽乎!
弟兄感夜床风雨兴会不偶之悲,今吾与祖仁南北相望万里寒饥疾惫之弗恤,而汲汲于道,惟恐失之,是固常情所迂,而吾徒暮年,舍此复何所事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自今益知所以自勉,乃书此复于祖仁
甲申正望,某书于古瀛归洁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