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岱山书院德祐元年八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五、《延祐四明志》卷一四、《四明文献考》第三四八页、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七、光绪《定海县志》卷二六、民国《定海县志·舆地》
四明大海为郡,居天下极东。
又其东而中于海为昌国县,又其东而中于海为岱山
岱山尤远在鲸波浩渺间,去三韩一帆近。
士而生其间往往秀拔,冠乡书、登上庠、擢高科而跻膴仕者踵相接,非山海硕大之气之所钟而能尔耶?
余固闻风而为之兴起久矣
一日,士有家于岱者忽航海过余而言曰:「朱文公叹佛老之区遍天下至于学校一郡一邑而仅一置,盖为讲学之地,不可以不广也。
岱山大海,士虽欲担簦负笈一至郡邑不可得,士果何以丽泽之地?
古者五百家为党,党有庠。
岱山可三千家,而反古一党不若
咸淳七年,魏君矩等因请于郡太守刘公黻,得酒坊废基,创岱山书院,以祠先圣,而讲其说。
刘公既捐公帑以为助,又岁减息钱,乃得请乡先生定正皋比,与乡之人士藏修游息其间,距于五年,而书院大槩成矣,愿为记之,以发其意」。
余闻之,益敬而叹曰:岱山多士,地之偏而学之正耶?
我宋二百年崇尚正学所以涵养成就配天其泽者于是不可尚已,请因以学之正者而言之。
所谓学之正者何也?
理有自然而然,立万世不可变者,正也。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莫不具,此自然之理。
人生其间,秀于万物莫不明此自然之理。
大之三纲五常,细之为起居服食莫非自然非然,有不容不然者。
尧、舜禹、汤文、武以是而见之行事,吾先圣孔子以是而见之垂训,皆未尝毫末于是,是所谓而已
风气日开,世变日下
杨子为我墨子兼爱,非正也,孟子之而复于正。
老子清净佛氏寂灭,非正也,韩子之而复于正。
谈空者过高,功利者过卑,正也。
濂溪周子、河南程子又辟之而复于正。
一异说兴,必得一正论以救其后
天右斯文若是,信乎此理之正出自然者终不可得而磨矣。
世乃又有借周、程之说售佛、老之私者,谓爱仁,直欲扫除乍见孺子入井之心,谓心即道,而直改用大舜人心道心对立之说以为證,谓六经注脚,谓孝弟支离,谓讲学邪说几于前圣未有之论。
时则有若公先生出其间,又辞而辟之,天地为之重开,日月为之重明
有人心者宜知所向方矣,奈何好高士习惯其说,犹或卑正学不足道,而必求其说之胜。
不知此非文公之言也,吾先圣孔子以来相传之言也。
非吾孔子自为之言也,天地间自然而然,自尧、舜禹、汤文、武以来断断不可易之正理也。
夫岂加毫末其间,而必欲外立一说求胜耶?
岱山讲文公之学正矣,然世之攻文公之学者尚多也。
其幸精思而实得,笃信力行,使正论日兴异说日消海隅苍生日出之地,圣朝崇正之化,洋洋流动,端于岱山书院占之矣,敢敬书以勉。
德祐元年八月望日,朝散郎新除浙东提举黄震谨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