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临汝书堂癸酉岁旦讲义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九、《黄氏日钞》卷八二
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谨按圣门指示要领在此一章
异端之窃證空谈,亦在此一章
学者读此章,最不可不审。
万事莫不有理学者贯通之以理,故夫子谓之一以贯。
必先学问之功而后至于贯通之地。
曾子释之以忠与恕,盖理固无所不在,而人之未能以贯通者,己私间之也。
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
忠恕既尽,己私乃克。
此理所在,斯能贯通,故忠恕者所能一以贯之者也。
夫子他日又尝以告子贡曰:「汝以予为多学而之者与,非也。
予以一贯之」。
此谓多学正所以求为贯通不可止于务多而已也。
颜子得此意,故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约以礼则一以贯矣,然非出于博文之外也。
孟子得此意,故曰博学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反说约则一以贯矣,然皆自博学详说中来也。
圣贤之学,首尾该贯昭然甚明,初未尝单出而为一贯之说。
奈何异端之学既兴,荡空之说肆行,尽《论语二十篇无一可借为荡空之證者,始节略忠恕之说,单摘一贯之语,矫诬圣言,自證己说,以为天下之理自成一贯,初无事于他求。
是不从事博文而径欲约礼也,不从事博学详说而径欲反说约也,已非圣贤教人本旨矣。
甚至挑剔新说,谓不必言贯,此道不必贯而本一
呜呼,此有物混成之说也,而可以乱圣言哉!
愚尝考其故,其端盖自春秋战国来矣。
夫道即理也,粲然天地间者皆理也。
不谓之理而谓之道者道者大路之名,人之无不由于理,亦犹人之无不由于路。
理为道者,正以人所当行,欲人之晓然易见,而非超出人事之外,他有所谓高深之道也。
唐虞三代之隆,上之所行者此道,下之所见者亦皆此道
士之已达者以此道见之设施,士之未达以此道见之讲明
大之三纲五常,细之为万事万物无非此道而何异说
周室既衰,学校既废,上无与主张,下无与讲习,士始分裂四出
得志当世外此道而为功名,则为管、晏功利,则为从衡,则为申、韩法术
不得志当世者,外此道而为横议,则为老聃清虚,则为庄、列寓言,则为驺衍诬诞
凡皆道之不明故也。
得志当世者其祸虽烈,而祸犹止于一时
不得志当世者其说虽高,而祸乃及于万世
凡今削发缁衣、喝佛骂祖者自以为深于禅学,而不知战国之士不得志当世戏剧之馀谈也。
凡今之流高虚、求异一世者,自以为善谈圣经,而不知此即禅学,亦战国之士不得志当世展转之流毒也。
天生夫子,不于他时,而独于春秋之世,正使众说淆乱之馀,立大中至正之极,明日常行之道,为天下万世之师。
论语二十篇拳拳训告,惟以学问躬行,惟以孝忠信,独于曾子弘毅而告以「一以贯之」之说,又独于子贡敏悟而启以「一以贯之」之机。
以一而贯之,是于功深力到之馀,更求提纲挈领之要,夫子教人,意盖出此。
后世学者曾子子贡平日之功尚未一日用其力,反欲尽略《论语二十篇,而独取一以贯之之章;
于此章节忠恕之语,而径为一贯之说。
且贯者串物之名也,而绳者所以串物者也。
必有物之可贯也,然后得以绳而贯之;
必有积学之功、讲明之素也,然后得以理而贯之,故曰「一以贯之」。
「以」云者,用此以贯之之名也。
今直曰「一贯」,并与「以」之一辞而去之,是自成一贯,他无讲求,已大不可,况可并去「贯」字,单出言「一」?
论语本文何尝如此,而天下安有此理哉?
所谓读《论语》此章最不可不审者,以此故也,惟吾徒深省懋明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