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斋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巽斋文集》卷一六
昔者夫子读《诗》,至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叹作者好仁之甚,以为忘身之老,不知年数不足也。
夫子何以知其人之如此哉?
即其慕望之心日有孜孜,必求仁以终其身者,是以有味于其言也。
复斋罗君求予记其斋于是君年八十有五矣,予以君之耋老,傥不杜门却扫金玉厥音,则后生小子得闻一言,固所愿也,而何为反求记于余?
逊谢久之,而君屡言不止最后曰:「予庶几见子之记」。
重愧之,盖讽咏夫子读《诗》之弥日
嗟乎
即此所以幸教后生小子者非耶?
然予尝有疑于今之言复者,类以为人欲天理消长之交也,而予观之,天地之心则有不然者。
天地生生之心谓之仁,人生得之以为心也。
大化之运,昼夜寒暑相循于无穷往者过,来者续,本无间断,人以其消息进退节分之,则今日之终,次日之始,今岁之终,次岁之始,于此所谓复焉。
《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心密运,人有所不能窥,惟于此生生不息之机最为明著,故可得而见也,此所谓仁也,岂以既复而有仁,未复而常有不仁哉!
今以理欲消长交言复,则亦异于天地之心矣。
夫日之时十有二,岁之月十有二,十有二之中复居一焉,而为静动之会。
若以天地本心全体言之,则元亨利贞盖无一息非然也。
圣人夫不知此理者,使于复时观之,如其知之,则元亨利贞天地之心矣,而何独复哉?
彼以理欲消长交言复者,其于元亨利贞何以配之?
日之暮而夜也,岁之秋而冬也,将以为天地不仁焉可乎?
或曰:「信斯言也,人于天地无不相似者,人之有不仁也,奈何」?
曰:一日之间容有曀霾一岁之间容有乖沴,非阴阳正理之所本有也。
人之不仁,亦岂其所本有哉?
天地之复,以夜旦冬春之端论,不以曀霾开明、乖?
而复常者论。
人欲天理消长之交,比之曀霾开明乖沴而复常则可,比之夜旦冬春动之端,则予于此自信久矣不知复斋以为何如也。
复斋老矣,年有壮老,心无今昔
孟子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者也。
复斋少壮以至于今,更尝经历事变几何,而好仁心本天生而有之者终身无所已。
予之齿仅半,何足以知君?
即其名斋之意推之,足以夫子所谓《诗》之好仁者
夫今之名斋者往往不袭前人,特自标异,不必皆因名践实也。
而斋之名「复」,前人屡有之,大儒先生为之记亦多矣,君非不知而不厌其袭,乃所以为有真见也与
是以敬记之。
书扁者前太守丰城李侯某,侯力学笃行尚友前哲,而雅敬君甚,则君可知也已
乡先生归愚子讳泌之子,名苹字华叔
年月日某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