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庐陵贡士庄记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巽斋文集》卷一六
庐陵县贡士庄者,郡太守豫章李侯某从邑人刘君某之请所建也。
三岁贡士六十有八人,而庐陵得人为最,凡申举于监、于漕若以前举免者俱上春官不下百数
他县贡各有庄,庐陵无有
至是岁得米三千斛有奇郡博士偕邑大夫视其入及期为泉,视其人分赆之,既奏名集英对亦如之,或试国子监与选诸生亦如之,各有差。
士相庆出望外,而属某为记。
某不得辞,请于侯问所以
盖刘君之子芮得田于宣溪王氏之甥馆未几悼亡,以田质之能文法者,属之刘乎?
属之王乎?
曰:「属之刘哉」!
芮曰:「已矣,吾奈何有斯田也」!
君亦曰:「已矣,吾奈何使吾子有斯田也」!
则遂诏芮曰:「女安食课进士业,亦知士之贫乎?
士与贡亦荣矣,然出门惘惘有道羁穷之忧。
今闻郡有贤侯节用而甚爱士,郡博士诸生与贡者建庄,侯斥己所宜得畀之学,盍归之乎」?
芮曰:「敬奉教」。
君疏于侯,侯曰:「贤哉刘君!
己可有而不可,贤哉刘君」!
于是又建庄于郡庠之东,以耑待士之籍庐陵者,为屋若干,立规约刻石植之庑。
士以德君,君曰:「非我也,郡也。
郡倡而我和也」。
士曰信。
噫!
君非侯孰倡,侯非君孰相?
两德之。
某幸闻其槩于郡,又闻君所以对士者,则为之辞曰:汉自董仲舒对策,请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岁贡吏民之贤者二人既而吏民有明世务、习经术,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汉待士良厚。
以此意求之周,周制三岁大比乡大夫德行道艺兴贤者能者以礼宾之,诸侯贡士天子六乡之士由其家至大夫之庭,登名天府官使于朝,其往来资遣当有厚于汉,而无传焉。
至若自诸之国,则道里相去又非畿内比矣。
曾未闻如汉所谓续食何故
吾意汉无常制,故曰诏下始为令;
周有常制,故不待宾兴岁贡然后为之所也。
按周宾礼甚详,凡侯国还职,若遣其臣请命天子,其入意皆用宾礼,而贤能谓之宾兴
当周盛时侯国馆舍具修,在六乡则待以郊里委积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自饮食以往皆具焉。
郑司农證以汉法,曰庐若今候,宿若今亭。
盖汉所谓县次者,县其总而次则候若亭也。
然则汉亦仿周而已矣。
不然安有宾士以礼,乃不以待宾于路者待之与?
唐世最重进士科,州刺史资遣不尽见,然其末年镇南节度武夫耳,犹能岁举乡贡故事,资以斋装,士不远千里走其府,推此可以想见盛时矣。
士由乡国而贡于上官,予道里费,汉与唐皆然,虽周亦然
江西为士渊林异时不远千里镇南即此道之士。
庐陵渊之深、林之茂者,其产士富甚,而续食装之助,曾汉唐故事之未讲,此三岁奉诏者所当念也。
李侯一开其端,刘君若不约而合意气相感固应有此。
或曰:「侯分铜虎符为郡,身在外乃心不在王室
国事殷,调度不继,侯内抚其民,外应饷运,朝夕劬劬,靡有遗力
刘君不有其田而归之郡,贤矣;
体侯之意而用之于所急不尤贤与?
何贡士庄之助之亟也」?
某应之曰:「有是哉!
堂堂天朝自公卿、大夫士议论勤顾国体,异哉子之言也!
夫郡为国贡士,虽特出帑廪资其行,其谁曰不可
况田固刘氏所得有出于其意之所欲助者乎?
子谓今多事时也,请有以晓子。
王猛偏方之臣也,崎岖兵革间,拔幽滞,显才能,自长安至诸州亭驿皆有旅行取给之备,英彦云集国人歌之。
何时哉?
而犹所重在此。
今世文明,每取士则命郡守身为劝驾郡守有土为政不为天子激昂士气,使厄于道路无以致身阙廷,而曰是事缓,吾图其他,则亦昧于轻重先后之宜矣,尤非所以待李侯也」。
既以或者,乃备书之石。
侯曰:「吾闻刘君好士勇于谊,今惠顾同里士,君无德色,而守何德」?
虽然,士一名一第秋毫以上孰非天子赐?
守与刘君皆无德可也,因并记其语以告来者
年月日某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