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黄信叔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
新昌黄信叔与予处数月,予日与之言。
能言信叔能听信叔能问,予能答,殊相发也。
将归,又请曰:「愿有闻」。
予乃恍然不知所以告。
信叔戒仆束担矣,以予之不知所以告也,复留两日以待,予卒无以告也,则谓之曰:子知予之无以告者乎?
前者有知,今者迷乎?
前者能言,今者瘖乎?
夫予骇于子之问,故重其告;
重其告,故卒无以告。
虽然,子以予之无以告者熟思之,当贤于有以告也。
前日从容之言,皆即事即物也,故言终日不穷
今日不就无事物之可因,而欲特言所未尝言,以庶几子有所得而后归之望。
呜呼,其何言哉!
孟子曰: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曰伊尹
畎亩之中,乐之道,曰之道,孝弟而已矣,圣贤所谓如此通天愚夫愚妇与知与能,未闻他有所谓道,一二人可以相授受而擅之以名家也。
前日邻邑有某氏子者过予,坐甫定,则谈理学出入儒先语录者盖数十氏,予不应,徐语之曰:「子若生濂溪周子之前,则如之何」?
夫生夫濂溪周子之前者,世无语录也,而如周子者得于何口传耳授哉?
二程知之,故皆终身不多子之语,而学其所学,卒以大合
周之得为周,之得为程者如彼也。
吾子生语录之世,一出言则本语录岂徒不得先儒,将不得吾子矣。
何也?
并吾子之身心吾子所自有也。
若然者,吾将名之曰巫觋之学。
巫觋托神以与人言不知其为神为托欤?
抑托于神欤?
俟其神气苏醒,而复问之,则曰吾不知适何言矣。
身心者我之身心,实知、实行、实得、实用不如此者,托于人与为人所托者也。
自唐而上,若晋、若汉,士之学虽各有弊,然其为之也亦各尽其心思,犹未至一切委其口耳于他人也。
书肆之书易得,有铜钱数百即可语录若干家,取视之编类整整,欲言性,性之言千万,欲言仁,仁之言千万。
而又风气日薄机警巧慧之子所在绝产,被以学子之服,而读四书数叶之书,则相逢太极矣。
先圣删定诗书已有置之不读,盖无问其他,而理学自命者,箪食豆羹见于可也乞墦馀而归,不羞妻妾可也杀越人于货可也
呜呼,其不为俗化一大厄欤?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又曰:「文莫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予之不敏不足进于学,而不为躬行,亦窃耻之。
幽居少事时,自循省平生罪悔,往不可追,独幸无目前之过,则掩卷沉思间,亦窥见天地圣贤之心于言语文字之表,若收拾馀年,稍不愧三代南亩之民,则幸甚矣,学不敢言也。
信叔不远四五百里,从予于桑麻间,坐卧一室书卷左右与同舍言,惟存寄食于吾厨,羹藜饭糗日昃不至相与安之,破屋穿漏,值半岁多雨几席沾润无厌色,此意岂有为哉?
亲命之归,则惠予诗,依依不忍遽别,予亦为之黯然
嗟乎
归矣,有吾孔子之书在。
以予观子既有意为己躬行者即此而加之意焉,将惟日不足,而又何异闻知之。
于其行也,姑书所与语者以赠,而其中偶及于俗化云云者。
吁,言人之过矣,然吾党不可以胥溺,故私告及焉,而幸勿以示他人(《巽斋文集》卷七。)
为托:疑当作所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