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图嘉熙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一、《咸淳临安志》卷七、《玉海》卷五六
观书以来人极茂建、圣贤大训布在方策,其言治国平天下之道无出六经,而求之六经之要一日不可违者,其惟天道乎!
大概《易》明其理,《书》正其事,《诗》通其情,《周礼》、《春秋》志其变,《记礼》则杂纪焉者也。
人主知天之当敬,视六经格言金科玉条,罔敢踰越,则逸德鲜矣!
仰惟祖宗丕灵帝事抚有方夏列圣垂谟,无一息不以敬天为心,国史登载难以殚举,然未有不本于六经之旨。
朕以寡昧,寅奉燕诒,惧弗克钦若眷命万几之暇,稽式古典,援以己意,凡其关于天道之大而有以寅畏之衷者,每经表而出之,裒列成编,目之曰《敬天图》,庶几朝夕观览对越鉴临,以自警省云耳
《易》六十四卦大象之义,各有攸属,自出治而言,则谓之后
自定位而言,则谓之上;
自创法而言,则谓之先王
继体而言,则谓之大人,馀则总而谓之君子,皆主于人君而言也。
卦必有象,象必有义,体而行之,人君能与造化同流者,其以此耳。
然他卦大象皆著本卦之名,惟乾独不称乾,而止曰「天行健」,而以「自彊不息」归之君子
呜呼
天德也。
人君实以之,君即乾,乾即天也。
人君动静语默政化云为,无一而非乾,以至先天而天弗违,后天奉天时,皆此物也。
而其要则闲邪存诚始。
然则求敬天于《易》,岂不尤邃于五经欤!
若昔先王盛时君臣上下相与儆戒兢业于敬天,而最为深切著明者聚于《书》,今可考也。
曰「天无亲」,曰「天难谌」,曰「天明畏」,曰「天命不易」。
所以推言天命靡常之理,言言至到,何凛乎其严耶!
人君知天命靡常,而能疾敬德,则可以祈天永命无疆惟休矣!
不然则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岂不可畏哉!
今所纂辑,取于《书》者尤详。
噫,肆予曷敢不敬?
《诗》者,动天地,感鬼神所以通幽微之情,而穷交际之理者至矣。
商周盛时,上而卿大夫士、近而侍御臣仆,下而比闾族党无不天道而识天象忧深思远指事引类未尝迫切之词、骇异之语也。
方其神祇祖考燕衎和乐,而隐然戒惧之意寓焉,《我将》之诗是也
方其旱暵为虐,遇灾而惧,而恻然哀矜之情发焉,《云汉》之诗是也
至于陟降左右缉熙敬止之类,则又非可以浅近观矣。
端居而诵,澡心以思,玩味䌷绎之,其不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乎!
河汾王通谓「如有用我,则执《周礼以往」,且重发《周礼》敌天命之叹,盖其为书大纲小纪、详法略则粲然,靡所不载。
玉帛牲器之文,车旗冕服之制,豆笾罍爵之陈,钟鼓匏管之奏,品节度数,必加详焉。
至于象纬考察眚灾抑损,亦莫不隶之司存不敢慢,凡所以接三才之奥、通幽明之理也,圣人于此岂徒从事文物典章之饰于外者而已乎?
要必有为之本者矣。
不然,则《周礼》特一书耳,又安能天命而与之并存哉!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所辰星风电之变,水旱霜雹之灾,螽螟蜮蝝之害,靡不毕备,而于日食之书尤详且密,传者间未免传以列国證应之说,遂使后之星翁历家分诿于所主方域,以启时君玩心,此则非《春秋本指也。
春秋一统之书也,方诸专恣王室既卑,麟笔褒贬岂独礼乐征伐关于人事者属之周?
天变特书屡书,皆系之王室,于书王必曰「天王」,其所望于周者甚深。
固曰诸侯虽无周,而天命未改承天从事,周之人主不可不任其责也。
以周之无政,而圣人拳拳南面治天下者,其可忽诸
《记礼》一经,冠之以「毋不敬」之辞,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者,惟以敬之一字而已
或谓月令》出于吕不韦之手,未免滞而不通
奉时承天之义,虽细微谨,言固不可以人废也。
至若中庸》、《大学》之书,一则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再则曰「惟命不于常」,援诗书明义理之正,而其本则切切于谨独之训。
诚之不可掩,戒于不睹不闻;
诚之毋自欺严于所视所指。
二书之旨深矣,可不惧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