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堤咸淳六年 宋 · 俞公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一
钱塘吴侯南明二年秋九月,邑大水东堤坏,过就灭趾,突市冒庐,民鱼矣。
侯亟整亟恤,隰始奠。
于是邑之士人地图请于侯,曰:「是溪也,武队汇其源,古潭速其流,陵岸变易今昔殊势,狂澜怒涛适当其冲一决其防,半为巨□。
是堤旧自赵侯大修治距今仅五十年,屡修屡坏,今□□东堤大坏,况嗣岁复然,民将□顿」。
愀然曰:预备,先智也,修废,重役也,天幸不可恃也,邑计虽乏匮,敢请之台府乎。
去昔虽不远,敢诿之后人乎?
虽用推息告籴私廪善政乡民,他不役于筑堤
始欲用隅保鸠集二百夫以听命
辇之连连筑之填填,堙之垒之,堑之层之。
良月始工,踰润涉仲而告成
钱以缗计者若干,米以石者若干,堤以丈者若干高广视旧殆又过之,无不及焉。
金汤铁瓮不足喻其坚也;
万厦百堵不足比其安也
于是邑之土友相与言曰:「常人当事,志多堕于因循,谋易惑于众异,财每蔽放吝啬
彼此躔绕,虽切己利害当为事,阳逃阴避,率于捍格相持
今侯去三者之私,以为百年之计,功亦伟矣。
然亦倏兴,蚁隙潜伏,物无久而不弊,功有计而常全,可不琬琰以诏方来乎」?
乃以苍崖黄君元从偕其季元时,叙实来谂予记。
予方辑《南明录》,常疑《会稽志》载邑城十里其高十丈,其厚十有二尺
今环邑固无城基也。
载考东堤旧址,其长六百馀丈,其高一十五尺,面广十尺,足广倍之,视城制宜相似然。
夫城以护生聚,堤以禦水患,其为卫民一也。
余既合而叙之,以补邑乘之缺,以表吴侯之绩,又念堤之防水,犹政之防民也,知筑堤为邑先务,则防民之善政,可类推矣。
侯之为政,如听狱讼、兴学校、植义廪固无不可书,而修东堤,又其政之大者,宣不嫌于屡书。
雒思禹功湖堤忆苏,昭昭东溪之神,或者有證于斯文
侯讳君佐,识老于年,为政家法,县最造朝将为显用
邑士赞其决者某某
时咸淳六年也。
朝请郎、新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公事赐绯俞公美记。
按:万历新昌县志》卷三,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