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雠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耻堂存稿》卷三
客问于高子曰:「雠可复乎」?
高子莞尔笑曰:「陋乎子之问!
复雠天地大义也,而又何疑焉?
《传》曰『父之雠不与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而斗』。
齐襄公九世之雠,《春秋大之
周平王不能申侯之罪,传诗之君子诛焉。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致死焉,古之道也。
君之雠不复不可以为臣,父之雠不复不可以为子,兄之雠不复不可以为弟,前志所以豫让而尊子胥、哀王裒而薄嵇绍是也
夫事有疑则问之,不必置疑而问,君子谓之不善问」。
客曰:「今有人焉,有父之雠二十有八载而不能复,有兄之雠二十有六载而不能复,非惟不能复也,又与雠人同国而居焉,是待其父兄交游不若也。
问之则曰,吾非终不复也,将有待焉尔一旦御史之官,乃得反之
如是者则可乎」?
高子曰:「是禽兽也,恶乎而可。
天子之置御史也,使之黜不端、治有罪明目张胆斥然正以呼之也。
盗天子之权以报家怨,借无辜之人以寓奸心枉矢蛇行为鬼为蜮不思置是官也,固使彼若是乎?
被以诛心之法是为无君,非禽兽而何
掩耳盗钟,谓人莫己觉也,不知君相非之,近臣议之,同列耻之,在廷百执事不敢言而心鄙之,舆台皂隶小夫贱人群嘲之。
《诗》曰:『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陈佗稔矣,岂待远恶而后弃乎?
公羊子曰:『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
受诛,子复雠推刃之道也』。
夫为天子师儒之官,辱士以快私仇者,廷绅天下事天子之前,以大义斥之;
天子近民之官贪刻病民者,刺史掊击大奸,并狐狸而去之;
皆受诛之类也,而可报乎?
管夷吾复雠夫子以为是,王圭魏徵复雠程子以为非。
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子以为怨有不报而德无不雠,夫复雠义也而有权焉。
浅丈夫不学无术,知推刃而已安足及此
郭解原涉以侠济民作威作惠,王法之所诛也,然君子犹曰复雠报直,不失仁义
今也盗天子之大权作奸威,以害良善,是贼仁义者也,其罪浮于矣。
故吾谓举天下之人无不复雠,惟天子御史不可
昔者孝宗皇帝综核名实以公灭私御史挟私盗权以诬人者必痛绳以罪,林安宅之于叶颙姚宪之于曾怀萧燧之于李景嗣大者窜逐其次削秩罢官,轻犹徙他官,未有但已者也。
今天子虽圣明,而言事官观望当国者之意以为向背,望其行林、姚之罚难矣」。
客曰:「子之论则正矣,气则昌矣,然人毁君,君亦毁之,得无贾竖女子相争之诮乎」?
高子曰:「《春秋》之义,乱臣贼子人皆得而诛之,吾欲诛无君之人以扶世教、正人心而何嫌之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