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圣主之祀臣有五义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耻堂存稿》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六
闻人臣生而有功德于民,则其死也,圣主制为祭祀之礼以报之,此仁之至、义之尽也。
人君治天下,建立法度兴起事功安定国家,捍禦菑患,必众建臣工而后可以有济。
然君之于臣也,使之必报之,生则荣之以爵禄,死则秩之于祭祀
《传》曰:「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夫是之谓五义,自尧、舜以来未有此者故记礼者列农稷后土以下十有馀人,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成周之时,有勋劳者祭于大烝有道德者祭于瞽宗其他或即其地而祠,或立之以祭,载诸传记班班可考,凡皆以崇德报功而已
东汉之臣如马援者佐中兴之业,平内外之难,马革裹尸之志至死不移,其于勤事定国、禦菑捍患可谓兼之矣,而大功未录,谗言并兴薏苡之谤一闻光武大怒妻孥惶惧不敢归葬孤魂怅怅无依,况敢与祀典之秩乎?
同郡朱勃上书显讼其冤,而陈圣王祀臣五义之说,其规讽光武深切矣,帝终不悟,书奏,报归田里,终帝之世谤卒无与明。
光武者真少恩之主哉!
陛下天资仁厚,遇下以恩,苟有尺寸之功,靡不酬报固非汉世君所敢望矣。
然襄淮俶扰未清,士卒暴露,为日滋久,岂无身膏野草、魂为国殇之人?
主将不以闻,有司不以告,则忠愤之气亦能感天地之精,忤阴阳之和,以召水旱昆虫之变。
臣愿陛下光武之失,悯边圉之劳,亟命阃臣搜访死事,悉以上闻,旌而录之,庶几将士闻之感激思奋,其于安边保境,实非小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