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八月十五日故事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耻堂存稿》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四
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惟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原注:出《前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水旱之有祈禳,古之道也,何则
民命所关,苟有可以之者君子尽心焉,不若是则之无志于民可也
周礼太祝六祈,有鬯禜门。
《祭法》曰:「雩、禜,祭水旱也」。
汉、晋、梁、隋暨唐皆尊用之,不以为世俗祈禳小数而忽之也。
然臣以为水旱之有祈禳,犹焚溺有救拯,当急而不当缓,急则可及未然而弭之,缓则灾变成形无益于事矣。
云汉》之诗曰:「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夙兴莫者,言贵早耳。
古人之于民事皇皇汲汲而图之,故曰民事不可缓也。
董仲舒之治江都,史不载他事,独详著其求雨止雨之法,亦可见以此先务之急矣。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忱意感通,宜其应之速也。
国家凡有水旱祈禳之礼,著于令甲有司未尝不举而行,然常失之辽缓
赫赫炎炎,苗将槁死,而勤雨之令始行;
浩浩洋洋,虑殚为河,而闭阴之典方举。
未然者固可及救,然其所伤亦已多矣。
民有社,灾已切近勇于行之,不为晋越也,而犹拘挛蓄缩,视仪听唱,亦何为哉!
虽然水旱阴阳而已,救之者纵闭而已
所谓纵闭,岂止城门开阖而已哉!
淫雨为沴者,阴盛阳微之證也,之上明目张胆之夫少而宛舌因声士多,此阴也;
边鄙之间,投石拔距之气衰而弃甲曳兵之习痼,此阴也;
田里之间,击壤鼓腹之音绝而疾首蹙额恨深,此阴也。
光弼出矣,而旗帜未见精明
胜之用矣,盗贼不为衰止
贪墨之吏去之是也,而使易镇原注刘良贵。)
偾军之将斥之是也,而使捍城
朝臣舛迕胶戾乖剌几有汉人之患;
正衙罢奏,庶官不对几有唐世之风。
凡此阴盛阳微之證也。
微者不纵使日消,盛者不闭使之日长安得不感天地之精而生戾气哉!
此又祈禳大者,而尤当皇皇汲汲以图之也。
臣忧爱之深,愚戆妄发,惟陛下幸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