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咸淳五年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八、《耻堂存稿》卷五
咸淳五年夏四月平章军国事贾似道抗章请去,其辞有曰:「壬辰之吉,陛下集英宴群臣,奏事内幄,首蒙清问天颜愀然,继以号恸甚而非所当施之礼,使臣震灼俯伏无地自容
廷瞻为骇,谓何至此极也」。
先是似道因辞两宫圣节之赐,微寓去意,以要人主,故上于内宴之日恸哭而留之,已而宰执侍从台谏卿监以下拜疏请留
二相之疏有云:「《书》曰『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是成王亦以群臣之留留周公也」。
侍从之疏有云:「上而二揆,下而百司庶府,又下而戴绂垂缨之士,举三军万姓下至闾巷小夫窭人童儿孺子疾首蹙頞不谋同辞惟恐师相一日而去此位也」。
台谏之疏有曰:「岂特陛下愿其留,二相愿其留,群工百执愿其留,至于六军万姓莫不愿留,则留者人心之所同然也」。
斯得览之至此怆然而痛曰,嗟乎
汉庭群臣颂莽功德气象也,曷为见于盛世哉!
莽之辞封也,前后上书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史详书之,所以为世戒也。
章鉴、翁合之徒无所忌惮如此,杂诸传,谁能辨之?
成王之留周公也,以叔父之尊,泊然无欲,故举天下以付之而不疑,「监我士师工」云者,欲周公之留,使百官有所监观取法耳,岂以群臣之留留周公之谓乎?
大圣人之事而使后世戚里之家、贪私之人得以藉口,其徒又凿圣经以盖其附下之失,书之史策,宁不贻笑万世乎?
且昔之奸臣崇、观之京、绍兴嘉定弥远未尝贪权位也,然安其为奸邪不敢求名
似道不然,每二三岁必一求去,内以要君,外邀名誉,每一求去,披猖矫饰,使上下皇扰,久而后定,甚至使人仓皇迫遽匍匐恸哭不知贪嗜权势、聚歛积实仇视正人畏恶偪己,惟恐一朝夺其腐鼠如是而言去,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而可欺乎?
似道每谓人曰:「己未之已去矣,至于今日,皆我力也」。
跋扈恣睢无所不至,而其徒黄万石辈亦曰:「今日天下,贾氏再造之功也,安得不从其欲?
安得轻使之去」?
万口一谈牢不可破
刘裕之篡晋也,晋帝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似道恃功之心,安知不若是也
善乎程颐之言也:「人臣之道,由其位而能为者皆所当为也」。
岂得挟此骄主,谓相位为己物乎?
己未之事,人皆谓蜀将王坚之功,彼方窜伏草间,率兵自退,适会成功焉尔
或曰似道奸凶,然粗习疆事,且能力制人主之欲,不可无也。
得以不然
似道之进虽以边为援,然实无所能,日者敌犯东淮,大掠而去,能发一矢以却其师乎?
方城汉水,断我荆襄,能出一兵以隳其城乎?
孟子》曰:「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格非之事非大人不能仲山甫自举其德,故可以人君之阙,岂有饕餮淫秽之夫,而能以道制人主之欲乎?
呜呼,京之奸,陈瓘拄之;
之凶,胡铨折之弥远之专,真德秀、魏了翁排之。
堂堂天朝,无一人似道奸诈方且相与仇仇执之,使逐其所大欲而后已,志士仁人,虽有绕朝之策,亦安所施,悲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