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宝安学记淳祐元年 南宋 · 卢春方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无法,化无为有,当知化本矣。
汉唐以兵取天下于时贤守令尚能兴学,裒俊聚英,讲道切义。
其后解救危乱,拔撑衰亡,皆得士力,非若后世郡县采章寝处华饰游观置学校于无用,先跋其本,急缓所恃也。
宝安学钱君益遗予书,颂其师许令以嘉熙丁酉元日视学蚁柱鼠壁,势欲压,顾益而叹曰:「化本也,其即日兴,储士为天子用」。
自出十万,整丽学宫
天星水法皆应,覃教化,旺人物,益陶冶者。
学址丙向夫子庙丁向。
嘉定丁丑更造学,学向从庙向。
开创典学者亦能择方隅,祈福祥,特不能来士而储也。
绍定癸巳,再响斧斤两斋辟,戟门重见。
承袭典学者亦能焕门闾,壮面势,复不能来士而储也。
君笔大,宜为令记储士报天子
国朝故实,高孝当御,守令皆身为士,遂储士州县,多兴新学
庆元初中外名臣,乾、淳学校所储也。
思之,宰相储士易,教授知县储士难。
储之易已储于官,储之难方储于学。
令昔以一州教授,今以百里知县,皆先创童子学,溉本根,滋华实,弁突颖脱人物瑰异
李君昴英先收陶冶之效,骎骎比比,尽发见羊石
嘉熙庚子之科,黄陈之奇古,李郭雅丽昭回为章洞人心目,令陶冶不既多乎?
报天子矣。
重思之,垂二十年,度梅关,仕岭海蜂采禽啄无已时,而舌上之冕上之旒,盲双瞳,攫而疾走也。
令启印葺学庐,既縻自镪,满印置学田,复竭自镪焉。
非惟不入其公以裕其私,且出其私以助其公也,士有本矣。
复又思之,垂十年,诸台皆为学校师,有彭宪,有吴漕,有陈知令,自典泮至典县,兴学以兴士,咸上其才。
宪复以所估田金银归之学,漕亦归三百缗。
学始成,岭海如在,故无法之地人心顿还,髦士层出,令力也,有绩于士矣。
尝评大人物,其立名命字之初,慨然天下国家自任扬厉道德充拓事功,浩乎不可涯。
义明社稷安,人心系,国是所关,非小小也。
令之名,盖傅说舟楫之地,汪洋泽天下,转银河,通甘雨,岂沟浍盈于六七月哉,学校波及也。
与其徒侍令函席暇,阅令所置国子监书,醉心古昔掉头势利仰瞻令词,仁义容色忠良气象悠然归咏,穆若雩风矣。
益验于人,南监司岂止助令兴学,饶与财,东野黄君朴,钜儒也,提十四州学,印现魁杓,芒耀注意,遒画荣公经阁而扁之,则典学之令非寻常之令矣。
益又与其徒观鼓楼县额,洋洋乎菊坡崔氏笔也,合法度矣。
崔书县额,许典县事,而万世纲常六经命脉二君子以身任之,南人思崔而恋许矣。
益自验于身,吾学问精进不同馀子,繄谁力?
而又得与五士同取春官,繄谁力?
令以士报国,陈龙起黄应龙足徵焉。
俱登礼部龙起深于《易》,益深于《诗》,应龙体制浏亮,皆古笔,于化本知之矣。
匪惟士沐其化也,教民睦标以坊,护民菑捍以堤,而化行于民焉。
余文字小,令教化大。
令大,余不因而大乎?
其所取,李、郭师令矣,实能也,记所以大。
其所与,菊坡东野后村,器令也,真贤也,记所以大。
刘后村天下人物漕南,不妄一推许,口令不置,谓许东莞劝农文是岭海清凉,乐其业村无吏迹,百里焦热也。
心有士,心复有民,记所以尤大欤。
令名巨川字东父,泉之同安人
先世皆受朱文公学,宜令有所传。
记成十一月望后一日也,欲寄益,漕檄至未果
明年居幕,见进士榜,益、龙起、单君、崔明咸擢第,而应辰、一飞二陈君果亦奏名
令所储皆所可嘉,此之谓化本
淳祐辛丑迪功郎肇庆府学教授运司校勘卢春方撰。
按:民国东莞县志》卷九○,民国十六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