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家语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鲁斋集》卷九
予每读《中庸集注》,以《家语》證《中庸》之有缺有衍,私窃疑之。
因书与赵星渚言,答曰:「文公谓《家语》为先秦古书无可疑者」。
因求《家语》之始末,而益有大可疑请从而论之。
考古非易事也,此先儒之所甚谨,岂后学之所当妄议?
学博而理明,心平识远,殆庶几乎得之
盖学不博不足以该贯群书之言,理不明不足以融会群书之旨,心不平则不能定轻重之权,识不远则不能断古今之惑。
不敏何足以知之?
窃尝学者莫不读《论语》也。
自汉以来,诸儒名家莫不笺释论语》也。
至我本朝伊洛紫阳老先生出,而《论语》之意始大明,曰脱简,曰错简,曰衍文,曰缺文,曰某当作某,始敢明注于下,然未有定《论语》为何人所集也。
固尝曰此《鲁论》也,此《齐论》也,此为子贡门人记矣,此为闵子门人记矣,此成于有子、曾子门人矣。
子贡闵子、有子之门人后世不闻其有显者,惟曾子传得其宗。
当时执删纂之柄者,岂非子思乎?
吾闻夫子年三十有五,而弟子益进辙环天下几四十年,登其门者凡三千人,其格言大训,宜不胜其多也,岂《论语五百章所能尽哉?
于此五百章之中,而高第弟子之言居十之一。
七十子之言不能载也,三千人姓名不能尽知也,况其言乎!
呜呼,《论语》之书精则精矣,而于夫子之言未可谓之大备也。
宜乎诸子百家各持其所闻,而发越推阐,莫知所以裁之。
毫釐之差千里之谬,固有不能免者。
予读《家语》而得《论语》之原,其序谓:当时卿大夫士及诸弟子悉集录夫子之言,总名之曰《家语》。
斯言得之矣。
如今程子朱子语录也。
颜子所闻曾子未必知也,子贡所闻子游未必知也,齐、鲁之君问答二国不能互闻也。
以今准古,揆之以事,度之以理,不有大会萃为一书,则散慢而无统浩博难求门人何以别其精微
故曰《家语》之原乎。
记者一人,录者非一人,才有高下,词有工拙,意有疏密,理有精粗纷然而来兼收并蓄,亦不得而却也。
于斯时也,七十子既丧,而大义已乖,骎骎乎入于战国矣,各剽略其所闻,假托其所知,纵横开阖矫伪饰非,将之以雄辞诡辨,以欺诸侯,以戕百姓
祸根盘结海内紫乱朱,郑乱雅,大道晦蚀异端抢攘,诬圣言,误后世
有识所以夙夜寒心,思有以拯之不得不于《家语》之中采其精要明者,集为《论语》,以正人心,以明圣统,以承往绪,以启来哲,为悠远深长之计。
滔滔横溃天下者,固不能遏绝也。
俟其祸极而势定,则大本大原正大光明巍然日月并行于天,千万世之下,莫不于此而宗之,其功又岂在禹下哉!
当是时也,任是责者非子思子,吾将畴归?
故曰集《论语》者子思子也。
著书以幸后学者,亦子思子也。
艺文志》有《曾子十八篇,此不过记录之书也;
子思二十三篇,若《中庸》、《大学》,则子思著作之书也。
以《论语》之体段推《家语》之规模,大槩止记而已
精要简明,既萃于《论语》,则其馀者存于《家语》,虽不得纯全之书,其曰先秦古书岂不宜哉
虽然,予尝求《家语》之沿革矣。
其序故曰:秦昭王时荀卿入秦,王问儒术孔子语及弟子以己论献之
儒术固未醇也,而昭王岂能儒术者哉?
可谓两失之。
此《家语》为之一变矣。
于是以其书列于诸子,得逃焚灭之祸。
秦亡,书悉归汉,高堂生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三十一篇
注云:七十子后学所记。
岂非家语》之遗乎?
河间献王而上之,宣帝时后仓明其业,乃为《曲台记》,授戴德戴圣庆育三家大戴删其繁为八十五篇小戴又删为四十六篇
无传焉。
马融传《小戴礼》,又足《月令》、《明堂》、《乐记三篇郑康成受业,为之注解,究其原,多出于荀卿之所传,故《戴记》中多有荀卿之书。
班固曰:《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卷与篇不同。)
颜师古已注云:非今所有之《家语》。
成帝时孔子十三世孙上书,言戴圣近世小儒,以《曲礼不足,乃取《孔子家语杂乱者及子思孟轲荀卿之书以裨益之,总名曰《礼》,遂除《家语》本篇,是灭其原而存其末也。
以是观之,《礼记》成而《家语》又几于亡矣。
于是有曰:《论语》者古《家语》之精语也;
礼记》者后《家语》之精语也。
今之《家语十卷,凡四十有四篇,意王肃杂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之绪馀,混乱精粗割裂前后,织而成之,托以安国之名。
舍珠玉而存瓦砾宝康而弃商鼎,安国不应如是之疏也。
安国武帝时人,孔壁之藏,安国之所守也,不能金石丝竹遗音曲台繁芜,其功反出于二戴之下,不然矣。
是以朱子曰:《家语》是王肃编古录杂语,其书虽多疵,却非自作。
谓今《家语》为先秦古书,窃意是初年之论,未暇深考,故注于《中庸》亦未及修。
故曰《家语》为王肃书,此晚年之论无疑也。
吁,《家语》之书,洙泗的传也,不幸五变矣。
一变于秦,再变于汉,三变大戴四变小戴五变王肃
洙泗之流风馀韵,寂然不复存。
以古《家语》正《中庸》,其词甚悫,其义甚明,奈不可得而见也。
以今《家语》正《中庸》,终恐有所未安。
朱子晚年之论,久之未必不改也。
学者胶柱调瑟,却成大病是以不容不论,惟明者择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