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孟子集疏跋淳祐六年九月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八、《孟子集疏》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杭闻之先师曰:《论》、《孟二书孔门传授心法
是古学者,其始即此以为学,其卒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己治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已
噫,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圣人盛德大业日新富有,其存神过化固有言语之外者。
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者,此也。
至若之而不惰,于吾言无所不说,非颜氏子,其谁能之,故自曾子之徒会集以为论语》。
孟氏传得其宗,著书七篇有以广其所未发,以此圣人精蕴与天相为无穷,非大贤成德何足蠡测管窥之哉!
自汉以来,及我有宋,训释论》、《孟》凡几家,求其得圣贤之意盖鲜。
天不爱道濂溪周子生焉,为民先觉绝学赖以复续。
再传而得河南二程子,然后之教复明,其书稍稍尊信于世。
迨及紫阳朱子沿流溯源,集诸儒之大成,洞《四书》之蕴奥天下学者翕然宗之。
若《论》、《孟二书,则有《集义》以发其所疑,有《或问》以别其所异,于是平生之力,兼众说之长,而《集注》出焉。
至于今,家传人诵学者有所标的,其羽翼斯文之功,顾不大欤!
噫!
朱子之心,即周、程之心,之心,能言不可复加矣。
杭之王父西山府君,在师门最久,老友称之,尝引以自匹,则曰翁季,二书会稡也,取舍决择,与有闻焉。
伯父节斋府君先君子九峰府君,克世师学,易箦不离左右,得于问辨讲明为尤详。
先君子谓杭兄弟曰:学二书者,求诸《集注》固也。
集注气象涵蓄语意精密,至引而不发,尤未易读。
尝欲取《集义》、《或问》及张、吕诸贤门人高弟往复问答,如朱子所谓蒐辑条流附益诸说者,类聚缕析,期于语脉分明宗旨端的而已不幸赍志以往
嘉熙己亥,杭需次家食伯氏觉轩相与语及过庭旧闻慨然旁搜博取,以就先志
明年,重罹陟屺之戚,庐墓东原对床读《礼》之暇,益翻阅诸书参伍考订,至忘寝食
伯氏不以无似,俾共商确焉。
朝夕玩味稽合,盖亦有年。
杭以随牒四方不获笔砚从伯卒业
岁在丙午备员册府伯氏以书诲杭曰:「《集疏》成编,今九年矣。
未敢脱藁,尚冀有进,试为我所以会集之意」。
杭闻伯氏究心于是也,参《或问》以见同异采《集义》以备缺遗,文集则以剖决无隐语录则以讲辨益精以至两世所见闻,门人之所敷绎,有足以发越朱子言外之意,及推广其馀说者,会而通之,间以评论附焉。
故观《集疏》者,《集注》之意易见;
观《集注》者,《论》、《孟》之指益明
恍如侍席于竹林精舍间,虽千载一日也。
然则《集疏》之作,有助学者不既多乎!
先君子有言:「书之成也不易,读其书者可以易而得之乎」?
不敢僭书篇端,姑述其概于后,与同志共之。
是年九月朔旦,弟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兼枢密院编修官、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谨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