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恩贷不肖无状诸生以安士心疏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一、久轩公集
臣闻欲失于久纵者,不可忿嫉之心;
治患于末流者,不可有求快之意。
臣窃观迩来三学之士,不守规矩踰越绳检士风浇薄,莫甚于此
陛下圣度如天,匪怒伊教,奎札涣颁,曲示劝戒
比者臣僚入奏,乞将学官罢黜,及屏斥三学之士十有五人陛下亦既行其言矣。
切闻临安府总辖人卒相率千百人围绕学舍求索道生,如捕盗贼
气象凌夷,事出罕见
不惟一时在学之士,为之惊惶摧沮,而京师之人亦莫不相顾骇愕,谓学校之士固有不肖无状者,而圣天子何为怒之至于此极也。
士行不检,挠政行私,固甚可恶,然惩之不以礼,逐之不以道,遗祸馀烈,未有不与国家相关者。
学校者,陛下学校
诸生者,天子诸生
陛下学校诸生而犯陛下规矩不过师儒之官削其学籍,毁其绫纸帝命所临,谁敢不畏
今乃一旦天府骤加摧辱肆暴,以忿嫉之心,行求快之意,辱祖宗学校不知陛下三十三年教育之素,何为一旦至于此也。
祖宗立国,以士为重,列圣相承,守为家法
陛下纂图以来海涵春育过于宽大,有崇奖而无轻视有容养而无沮抑
诸生涵养恩波积习恣肆不自觉是以贤者固有,而不肖未尝无,卓立者固多,而挑达者亦或不少
犹人子弟习见父母慈爱纵肆规矩准绳之外
父母既以积宽致之于先,一旦震怒,又不以理节之于后,遽行斥逐忿嫉求快,致使舆台厮役,肆加凌辱
曾不知以仆而辱其子,是适所以自辱其家。
不特辱其不肖子,而并其所贤子弟皆辱之矣,岂不有伤其所以为父母之心哉!
陛下崇奖三学,宸扁昭回,示天下尊儒重道之地,而吏卒得以围绕之。
陛下教育诸生德意涵养,期异日为国家用,而吏卒得以执缚之。
万里,彼不知诸生果有佻达跌宕,负陛下教育之恩,以致陛下施行如此之峻,但见陛下视学校如盗区,视诸生盗贼天下人士之心,岂得不解体乎!
祖宗以来未尝一旦斥逐十五士者,未尝有京卒围绕学舍者,亦未尝有自学校而押过京府,千百随其后,若出重囚者,书之史册岂不有累陛下三十三年乐育盛德哉!
祖宗三百年培植之意,一旦而隳之,又岂不可惜哉!
祖宗培植学校为最至,而其得学校之力亦最多,因噎废食,而遽欲摧辱之,殆不可也
京、贯、师成稔衅召祸举世莫敢言,惟学校言之;
思退、之望挑虏致寇,举世莫敢言,惟学校言之。
以至近世奸臣窃柄几危社稷举世知其奸而莫敢言,亦惟学校言之。
我国家每得学校之力如此其间固有不遵行检蹈于非彝者,然可斥也,不可忿嫉也,可悯也,不可求快也。
古今忿嫉求快,其末流之祸,未有不贻国家忧者
秦尝怒处士横议而坑之,而秦随以亡;
汉尝恶党士之自相标榜禁锢之,而汉以不振。
史册所载,凛然具在
今日之事,固有中外相顾而不敢言
恐以取祸者。
备员迩列,目击此事,不敢隐情惜己,坐视不言
区区之愚,窃谓台谏既启陛下雷霆之威警之于前,臣愿陛下雨露之恩宽之于后。
负戾学规、情不可恕者屏而逐之,何敢不惧君父威命
至如押发京府分系外司,听读于他郡,臣窃惧非陛下待士之素心,非祖宗容养美意
敢望出自圣恩,特垂矜贷庶几少安士心,上全国体不至激而为将来之祸,实为宗社之幸。
闽峤孤生,繇庶僚政府一力出自亲擢,进退权实君父,初不假此辈延誉拳拳端出爱君忧国之忱,惟陛下裁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