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庸纂疏序宝祐四年十一月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经义考》卷二五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予既为赵君序大学章句疏》矣,赵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教诲
呜呼
士惟无志则已,苟有志焉,则何书之不可读也。
予至是益叹赵君之用工何其专,而工夫至到文理密察,又何其不苟也。
然尝伏读中庸章句》之书,因有以孔门传授之正,本朝诸子解说之详矣。
盖自皇王以来继天立极丁宁告戒不出是道。
今观尧之告舜,则曰「允执其中」,舜之命禹,则曰「人心道心」,汤之诰民,则曰「民有常性」,武之誓师,则曰「人为物灵」。
以至成王之言生厚,尹吉甫之言秉彝,刘子之言天地中世相去有久近,而圣贤之言先后一揆未尝少殊也。
夫子生于春秋之世,虽不得其位,而为往圣,继绝学,几若过于有位者。
是时,朝夕讲贯,则又有颜子曾子见而知之。
再传而复得孔子孙子思,则又闻而知之。
子思子又惧此道之失其传也,乃推本古先圣人之意,而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作为是书,以诏来世,若有不能自已者焉。
作书本义也。
自是而后,又再传而为孟氏。
孟氏殁,此道寥寥千五百年。
至我朝,而濂溪周子者出,始得所传之要,以著于篇。
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发挥之。
然明道不及为书伊川为书,又心不嗛意而火之
今所传者,特其门人所记平居问荅之辞。
横渠张子若谢氏、尹氏,亦皆记其语之及此者耳。
吕氏、游氏、杨氏侯氏,则有成书。
然或过于高,或邻于浅,或语多差失,或意转支离,或背其师说,或入于释氏,具见于石君子重所编。
新安朱文公有忧之,乃沈潜反复,考其异,会其同,参考究极,以审订之,著为《章句》一篇
既又删石氏编次繁乱之语,名曰《辑略》;
记尝所论辩去取之意,名曰《或问》,以附其后
然后中庸》之旨始大白天下可谓至矣尽矣
今赵君又纂文公文集、语录及诸高弟言及《章句》者而益之以己见至于或问》,则取其评论诸子之说而附注之,是亦文公之意也。
学者观乎此而有意深造,则群言萃于一编,易以参订
既有以见文公取舍折衷之详,又有以门人讲明论辩
俟其首尾该贯义理充足而后学《中庸》焉,则得尺吾尺,得寸吾寸,虽远可近,虽高可升,而所自得者多矣。
不宁惟是,厥既知之,又将以其所知者而见之素履实践焉,则知与行互相发见岂不能为圣为贤乎?
然则《纂疏》之作,虽出于编辑之属,而发明中庸大义,将以迪民彝,厚世教也,岂训故云乎哉
宝祐四年十一月吉日陵阳牟子才序。
按:《四书纂疏·中庸卷首通志经解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