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殿奏事第二 南宋 · 徐鹿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九、《清正存稿》卷一
前篇所陈,为治之纲领也。
其事之最急者,一曰和籴,二曰盐运,三曰楮弊。
目虽有三,而所以权衡之者,一而已
臣请得而申言之。
陛下甫更大化,知籴事之病民御札丁宁,首罢敷籴而行官籴;
盐钞不售,而斯民食淡之苦,将籴本名色罢去,又从而杀其价。
一念恳恻上通于天,农愿耕于野,商愿出于涂,莫不以欢以呼,以舞以抃,诧快活条贯,作感恩道场,总总如也。
呜呼,仁矣哉
臣既喜之,亦有忧焉。
何者
边事少息,而陛下切切兴念及此
不知前日之为敷籴、为籴本盐者,非得已也,以国用之所仰也。
然而粮也,楮也,皆视盐以为重轻者。
一二年之籴本粗足者,以盐也;
一二年之造楮粗省者,以盐也。
其失也,在乎壅滞不售,私价日穷,而不能弛已张之弓尔。
今所桩未卖之数尚多,秋防籴本之费,意犹足以支吾而后来之计又何如哉?
虽曰籴本盐既罢,则正额必羡,客贩必通。
正额虽羡,而视今所卖见桩之价损矣;
客贩虽通,而知吾后日之盐未必能继,亦有时而不通矣。
况又有病吾法者,诸阃、诸郡争为苛征
臣姑以所亲见者言之。
近年客盐之至江西者,大约为钱一千贯。
而又有长江盗贼,又有场务淹留幸而至于住卖之郡,则居官者又令之曰:「朝廷盐未卖,客盐不许发也」。
如是者又积日累月而后可。
是以所在苛征不能禁,长江盗贼不能戢,朝廷无官卖,而诸司抑价于州县者不能遏,臣恐客贩终未大通,此商贾之病也。
抑又有甚焉者,臣居山林,痛之久矣
盐价既高,官司无从发泄于是分之属官,各若干袋。
官属又派之牙侩,散之市乡村无赖之徒。
一入手,则若吏,若牙侩,若包卖之家,醉浓饱鲜,乘肥衣轻者,大抵皆盐也。
一人领揽,而父子兄弟十数其名者;
有伪为善姓名,而绐盐入己者;
有第相保识,而莫知其为何颜面者。
其始也,朝廷盐价当偿,则或移制司和籴钱以应之。
官盐住卖遂成筑底大抵牙侩领揽之家皆破矣。
以至相保识之徒络绎乡村无辜被摊之人鱼贯于缧绁,而平民之家又破矣。
终始受其利者,惟胥吏尔。
九重深远何由得知民间之病也!
臣欲为当官者言之,察其用意勇于权势不知朝廷敢于民怨不敢于犯诸司,惟在取足官钱而已,臣亦未免自同寒蝉,噤不敢发。
臣愚欲乞圣慈以臣此章下之江东西湖南监司之有风力者,令督所部州郡,各任责严捕江湖劫掠之盗;
应遇盐船经过场务不许苛征州郡不许苛留给以行程,明注经过月日
不得辄受诸司官抑配人户阻遏客盐;
稍有违戾,许客人朝省陈诉将官吏一等重罚
以便商旅
凡有朝廷见桩盐去处,并照今来已减之价置场变卖毋得夹杂沙土,减尅斤两,仍不许分配牙揽,终贻摊赖之害,以安平民。
籴本盐既罢,诸司之买浮盐亦罢,则淮浙诸场之盐各当大增,合责提举司究心措置,必复旧额,至岁终比较增羡必赏,亏减者必罚,以裕国用
如徒以宽弛惠而止,万一边事未息粮运不继籴本不充而乃欲以倚办于造楮,则天下事凛乎其危矣
臣故曰:目虽有三,而所以权衡之者一也。
烦渎天听,当万坐。
取进止
贴黄〕臣既论盐事病民矣,抑又有未尽者。
侧闻近委官体访淮东籴盐,见得岁额拘桩四分,合为二十六万袋,而先来官运止计一十七万七千馀袋。
亦有发卖未尽而散桩诸处者,自搭卖之令行,全年对搭所发仅四万袋。
则是盐非不足,而商贩不通
朝廷减价矣,宜通而复不通何哉
正盐私盐势不两立
今有军中贩私,有大家贩私,有达官贩私
停罢籴盐,而私盐舳舻相衔者莫之禁,商贩岂能胜之哉?
淮东推之,两浙可见矣。
籴本盐推之,正盐可知矣。
非独威权下移利权亦且下移人主所得专者,惟进退黜陟之权尔。
臣谓宜严责江东提领考覈浮正,正盐毋得留滞浮盐行拘没,庶稍有限制。
利权威权,事有相关,臣之所虑,岂在锥刀之末哉?
陛下深思之,亟图之。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不胜惓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