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文帝 其三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七、《臞轩集》卷四
天下之事最不可以有心为之,有心于用其刚,则刚者狎之招也;
有心于用其察,则察者欺之本也。
是故天下之至柔者为能刚,惟天下之至宽者为能察。
文帝之事则可见矣。
文帝仁柔帅下,当时称为宽大宜若臣下可得而狎之,而实则凛然不可犯。
武帝号为英明之主持法又严于文帝宜若可以左右之欺,而实则易于狎侮
岂可无辨哉?
昭文帝母弟一旦以杀使者之故,文帝以义制恩,寘昭于法,太后虽存,不可得而庇之。
武帝之立受制母后曾不得一举手
后崩,帝始得以有为
是后戚得专政武帝之时,而文帝无之也。
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功不细也。
告变之书,帝一闻生忌,使廷折简以召之,极其困辱,仅免于死。
武帝初年武安侯丞相,擅人主生杀之权,帝莫能禁,如所谓「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等语,君弱臣强,于势甚舛。
功臣擅权武帝之时,而文帝无之也。
魏尚守云中首虏六级,似未为过,而幕府以闻,乃下吏夺之爵。
武帝时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阅四年之久,从事,及其归也,不过得骏马数百蹄而止,而两侯三卿同日并拜,得二千石百馀人
是以边境之事得售欺于武帝之时,而文帝亦无之也。
文帝入宫夜拜宋昌卫尉,领南北军,不二年停罢之,操纵予夺不以兵权假人
武帝初遣李陵贰师军,不受诏,又遣路博德李陵,而博德亦耻为后距
兵将之令不行武帝之时,而文帝无之也。
武帝藩邸旧臣也,受赂金钱,事觉以赏愧之,故由代来官,不过郎中令而止。
武帝时田鼢韩安国五百金,即召为北地都尉,受王恢千金,讽太后使不诛,事竟不发。
赃污之吏,得容隐武帝之时文帝无之也。
新垣平之诈,既与之立庙,此固文帝一时之惑,及其奸状既觉,不旋踵而诛之,断在不赦。
武帝李少君丹砂可化之言,听粤人祠鬼有效之说,及方士候神无效验,而公孙卿犹得以为解,终身不悟
是奸倖之徒得肆意于武帝之时文帝无之也。
叠是六者而论之,文帝岂真仁柔武帝岂果严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