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边防秋 南宋 · 吴昌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九、《宋史》卷四○八《吴昌裔传》、《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五
臣闻防秋之说尚矣。
薇作而遣,薇刚而归」,说者曰:周之戍役,犹今防秋之兵也。
瓜时而往及瓜而代」,传者曰:齐之戍期,即今防秋之候也。
盖北敌风俗四月放马入泊,令逐水草,禁人乘骑八月马出淀,饲以麦豆准备战斗
隆暑则筋解胶缓,力不及远,至秋高则劲弓折胶锐不可当
故汉军备敌,率以秋冬,唐兵戍北,谓之防秋,皆时吾战备、遏彼寇虐也。
国家海东崛起之敌,立中国自治之规,每于秋时,常若寇至。
靖康防秋诏,建炎有防秋议。
谓夏已及半,去秋不远,非早图之则敌又奔突者,李纲之疏也;
谓时已中夏,去秋无几,惟博谋群议尚可捍敌者,刘珏之策也;
防秋之期,才一两月,而控扼守禦,盖非一涂者,张守之言也;
谓秋防事迫仅有两月,而防托战守,尚无定谋者,叶梦得之请也。
君臣之间,日夜凛凛惟恐一事蹉跌,此岂故为过计哉!
牖户之谋,折柳樊圃之戒,昔人所以无日申儆国中也。
今计秋风十日矣,敌之骠悍过于残金,师之出没,飘若风雨但闻其以草青放牧之候,枣红出哨之期,则避暑而遁,逐凉而来,乃敌人之常也。
不知上之所以边思职,下之所以料敌禦戎者,亦有如中兴之深略乎!
分上下流,守浅隘口,修战舰,阅水军,此防江上之秋也;
淮东戍,厚淮屯,募土豪,训义甲,此防淮堧之秋也;
水手,葺海鳅,结固民船选择岙长,此防海道之秋也;
忠勇,集流移缮修城壁开浚海匮,此防京湖之秋也;
三关天险,闸诸道支径,补兵籍,峙军粮,此防蜀口之秋也。
风寒不下数处,为秋防者非止一条,所当爱日惜阴并手合力,如扑原火,如袽漏舟,旦旦而为之,犹恐不蔇。
而今朝廷之上,百辟晏然言论多于施行浮文妨于实务后族王宫冗费列曹坐局之常程群工闲慢差除,诸道非泛申请以至土木营缮时节宴游神霄祷祈大礼锡赉藻饰治具亡以异于平时
至于治兵足食之方,修车备器之事,则反皆阙略不暇精讲
方且今日一人出疆进取,曰吾将以厚藩篱
明日一人遣使求成,曰吾将以宽岁计
京湖焚荡者一十四郡,而区拨地界之未明;
蜀口委弃者二十三关,而分布司存未定
势均者持意见,权扼者快恩雠胆薄者徇颜情,气扬者亡纪律
蚕食交侵,此为何时,而汎无规模担阁日子脱或游骑闯陆,浮牌渡江而后兵符,科边琐,为应急草草之谋,则亦晚矣。
靖康之难敌方退师上下恬嬉,遂谓无事,方建议东宫,开讲筵,复《春秋》,罢配飨
有言责者日论京、黼之党,当事任者谋逐许、李之贤。
密院欲追击贼三省欲护出境宣司欲调战士庙堂欲止援师。
行移二三,命令反复玉辂之索,争议未定,而铁骑已过河矣。
故当时有「不理会防秋理会春秋》」等语,吁!
此岂二敌之善战哉,亦一时谋人不臧有以致寇而深之耳。
胡安国有言:「军政未修,既不可战,彊弱不敌,又不可和,惟有讲求防守之方,以为攘敌之备,最为上策」。
臣谓今日之事,当置和战不议,而专议秋防。
三省进呈之际,尽屏细务,非备禦不谋
枢密本兵之地,略去彝章,非兵食不讲。
侍从不拘早晚,许以边事请对
台谏不限月课,时以边警奏闻
百僚师师,日以敌国外患衡虑,而陛下又鉴靖康所以失,法建炎之所以兴。
声色,节燕饮,常以貂帽将士之劳;
抑倖赏,减浮费,务以金帛军储之籴。
躬率内外,以弘济时艰
则敌来而应,可以伸吾威;
敌去勿追,可以成吾信。
敌虽吞噬诸国,横截八荒,而终不敢干中华正统所在矣。
陛下宵旰亟图之,宗社幸甚
贴黄〕臣近收乡人书,言戎帅曹友闻谍者报,草地欲以八月入寇则是防秋之说,于蜀尤不可缓也。
盖蜀自去冬敌退之后,尚留哨骑出没并边,或伏草间,以待麦熟
鹏飞以守城死,时当可以劫寨亡,陈瑀以行边执。
三月间失三太守,皆西陲才勇之人,以此边氓愈更畏怯
东有李伯渊窥上津,西有汪世显仇池种类寔繁,景色可畏
兵无三万之数,粮无十日之储,色色筑底惟有民气一发仅存,而数年间捐财以助边荷担供饷不知其几履亩矣。
近闻总所对籴之法,制司起夫之令,臣为之骇然
此说果行,则民病困极之馀,将引绳而绝之矣。
欲望圣慈申敕制总,禁戢科需,而于驱磨所之失陷者、抚谕司科拨者、官盐户之辍借者,留意审核,以应支梧庶可宽民一分,实非小利
所有三太死事得之公论,谓董鹏飞为上,时当次之,陈瑀又次之,欲乞行下密院等第推赏施行
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