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老子言道德论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八、《铁庵集》卷二七
天下之理,不言其常而言其精,则其为说也难穷。
自圣不作,而道术诸子裂,要之各治其偏,而皆未免于有所穷。
或者天下未有所归也,起而承之,以虚无淡泊之言唱于天下,而天下靡然从之。
彼其意岂真以虚无淡泊果足救世哉?
谓夫执一偏之说皆不足以合天下,吾惟无所执也,则亦无所穷。
道德者虽圣人不能舍之以治世天下知其说之本于圣人,而吾复济之以迂诞之辞,人见其言之大而乐其说之诞也,虽欲卞而诘之,而其说卒归于无有,故虽卞之而不得其所穷。
吁,此其思之不可不详矣!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尔」,子云犹有是言,聃其智矣。
昔者圣人之言道德所以获传于后世者,惟其而已
自诸子以其常之不足言,而杂出其私说驰骛天下,而无复道德言者
老聃诸子之所厌,以其常而不肯言者而以异言之,故其说汗漫不可诘。
吁,诸子之智,其不及聃远矣!
彼其不足以圣人,而各以其意见自名于世。
杨氏为我,墨氏之兼爱,而申、韩诸子又以刑名说唱,而皆不思其穷。
聃之智足以圣人矣,以夫子问礼之事观之,则其于仁义礼乐素习
然既知之而欲尽弃之,何哉
彼其夫子斯世也,固欲以圣人自任,然仁义礼乐宗主既有夫子以身当之,于是尽求以反圣人之道。
虽然反之不得其说,则安知不为诸子之穷?
兼爱为我与夫刑名之说皆未免有所偏,况其名已不正,安能天下之从?
是以超然众说之外,而以道德名于世,泛泛浮游其间,而曰我皆无所为,以是足以自免遁天下之是非矣。
凡圣人之所以经世之具尽举而弃之,自执圣人之高者妙者以与天下共,天下莫得而有之,亦莫得而穷。
故夫诸子偏说不足以天下,而道德广大可以合天下而不见涯涘
吁,聃之智远矣!
今观其书,以恍惚者谓之道,以玄妙者谓之德。
既曰可道矣,又曰非常道
既曰不德矣,又曰是以有德
曰无曰有,世之求其说者茫然不能得。
使聃之道德而以平易言之,则固有圣人者在,又何以聃为也?
必至于尽反其说而诞其辞,而后天下知有老聃
故弃仁义礼乐,聃之所以自异于圣人,而□道德之名,乃聃之所以自附于圣人
其知圣人也最深,其欺天下最甚
道德圣人治天下之微权,而不可以示乎人。
古之帝王惟其其中而居之,晦其高与妙者而执其形迹示人,故天下易晓,而其说遂传于后世
聃也不得大道而见其隙,窃入于其间而执其机,是以其路纵横坚固不可破也。
诸子无得道德也,而皆守其偏,故穷兼爱必至无父,穷为我必至于无君,穷刑名必至于祸天下人人得以执其迹而议其穷。
道德者固未始有迹,况得而穷之?
诸子未始有出此者
聃亦周末有道之士也,不得志当世,而肆其猖狂之论,举天下之大而纳之于无有之中,授之以虚无淡泊之说,使之不得其归,而亦不敢议。
自聃道德之说一出,而圣人之实道德乱矣。
世之愤之者讼言排之,然虚无荡漾,攻之而无涯,卞之而无间,而其说反漫衍天下
聃知后世必有推波而助其说者,亦知必有操戈而逐其说者,又私窃笑夫逐之者不得要领至于望洋而反也。
是思之精而虑之熟矣。
或曰:聃急于救世不忍天下文弊,欲并与仁义礼乐而弃之,而以道德与天周旋
吁!
此非知聃者。
岂不知君臣父子长幼之节皆天理固然不可去,道德渺茫,入其中者求之而无所据,知其说之必不行,而放意狂言,徒欲以玩世自高,聃之意若此而已
后之人求道德之说而不得,得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术,眇然天下不足惜,而古先法度相次荡尽,而秦亦随之。
太史公申商刻核,皆原道德之意。
道德岂固所以天下哉?
空言实祸,虽聃亦不自知至此
呜呼
聃之智高于诸子,聃之罪大于诸子
子云吾党之士也,遂从而取之,何哉
道德圣人之妙而不敢示人,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
仁义礼乐道德之寓,而圣人所执以治天下者,故曰形而下者谓之器。
搥提绝灭,是无仁义礼乐矣,尚安有道德哉?
夫苟无所取,则均之为非也;
而或取或不取,岂道德之无预于仁义礼乐耶?
徒取其言之高远难穷耶?
是则真为聃之所惑矣。
韩退之原道一篇,力卞其道德与吾之所谓道德者异。
道德岂有二哉?
退之所以之者,孔氏以实言道德老子虚言道德
是故自其虚而穷之,则徒多言无益,知虚实之异者,则不必攻而自破。
自有之言,而老子说是一道
自有之卞,而老子之说遂为虚言
吁,子云有取于其言,而退之指为一人之私,退之之排殆激子云之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