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连州教授周梅叟旌擢奏状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六、《铁庵集》卷五
窃惟国朝人物辈出品样俱高,然在前代亦有之。
轲死千五六百年间斯文之脉若存若亡,汉舒、唐愈不足以当;
而创明理学上接统绪世运会通,始有伊洛之学出,则历代未有,而本朝之所独有者。
孰启其秘,授之二程氏?
舂陵周敦颐也。
不由师传自得于天。
濂溪千古风月如存。
封域之名广矣,繇唐以来,「道」之一字,独以名州,至是而斯人生焉,端岂偶然
节惠之名多矣,凡谥儒臣者,「元」之一字拟议不到,独若留以待斯人焉,又岂偶然
可谓吾道中兴元气资始,天劢相国家于此此地见之。
来为守者既崇其祠,又即其地为书院,选其族诸孙之有学行者以长斯堂。
吏部侍郎李韶比以太学博士至郡,采诸旦评,得今迪功郎连州州学教授周梅叟,而以书院事付之。
梅叟阐明家学,以淑其乡人,皆曰周氏有人矣。
对策大廷陛下拔之稠中,寘之甲科,又皆曰周氏复兴矣。
盖自敦颐二子寿、焘好学承家相继元丰元祐进士第,一为郎曹一升法从其后浸微
梅叟乃能续响于百五六十年之后不以高科自居汲汲焉惟学不足是忧,惟羞先世是恐。
掌泮连山,得熙宁中行部过郡之大云留题,既刻于岩,又取《太极图》、《通书》、《大成集》刊学宫
诸生而语之:「此先元公所以关启钥者,朱文公熹解说条分缕析,殆无馀蕴,真知实践,则在乎人」。
讲义出,听者有感发。
校士羊城衡鉴尤精,臣与之语,其践修酝藉议论风旨不忝厥宗。
儒先之家其存而能自立者绝鲜,嘉定中访求程氏后而官之,识者疑于遗其师。
言偃以吴人从先圣之庭,东南儒者俎豆其后自我舂陵周敦颐
始先一年,其族人有梦其故居光焰上属元公冕服东向立,移书至连与梅叟言之,梅叟又与郡士言之,皆曰:「此何祥」?
既而祀典之应。
事虽近迂,然升堂丝竹声,孔氏子孙亦自载之,乃知其精神之在天者未尝不在故乡
然则家于其地而不肯去、世于其学而不使坠如梅叟者,可不因其能自立而遂褒表之乎?
臣愚欲望圣慈特赐甄擢,或稍进师儒之列,使四方学者知焉,非徒科目得人之验,亦见圣朝扶植先贤故家盛美,实儒道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