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通判墓志铭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五、《敝帚稿略》卷六
负才气而加之以知问学,在古则易得,在今为难全。
池州通守公讳之、字道者殆庶几其人乎?
公人修长体貌瑰伟固自堂堂大丈夫气象
音吐洪畅,言论慷慨,又若有湖海之豪而傲视琐琐者,其才气之浩乎其中者,已不掩于外矣,而未有以见其用也。
若其为泉征官,则征额办集而不扰
其为蕲之幕官,则剖决疑枉而无滞
其为沅之秋官,则治狱明审无留
是虽足以少见其用,而亦特公之所易者,犹未足以见公之所难者也。
至若沅境蛮猖獗长吏未知所处,惟公单骑深谕以恩信,蛮遂革心
沅江湍怒齧城,人情以为恐,惟公视其所冲遏匮石,城遂无损
初宰饶之鄱阳,岁方大歉,公先赈恤,后于征敛,宁拙摧科,甘书下考,虽不利于己而实利于人。
后宰抚之金溪,迫以闽寇,因以饥馑,公防护赈救,两无缺事,寇卒不入境,民亦获安全,且平籴建仓为经久计。
大旱时,邑境有龙湫在万山表,人莫能到。
公独攀援而上竟至湫所,露宿而祷焉。
公归而雨随之,遂反旱岁而为丰年
不惟诚孚于民,而且孚于神矣。
其后贰郡池州,则给运之功最多;
摄郡南康,则秤提之策甚便。
其所颖脱以出,治状类有可称。
公之才气见于用者,此其所难欤?
抑又有甚难者。
固有负才气者矣,而不知学问者多也,况世家积累贵富之后乎?
公自少不徒世其官,而能世其美,志趣高尚嗜学好修曾不移于贵富之习。
抑世之问学者,又方沉迷训诂议论虚浮而公独欲反求于身心自得真实可不过人矣哉
象山陆文安先生昔以实学师表海内,而金溪文安之乡也。
公读其文如见其人,因得发明本心,慰满素志,乃创书院于邑,以寓其尊事之意。
捐俸买田,选秀士以共讲明,又延象山学徒傅公子云为之师。
公邑政既修,而教亦行焉,邑之士民迄今颂之。
南城包公日庵,得象山实学者也,公敬信严事之,每抵掌极谈击节庆快心领神会,有超乎训诂议论之表者。
自是轩豁磊落表里贯通其所自乐,亦真有不可诬者。
生于其心,见于其事,宜其实实利及人者非一,盖有可验者。
故尝曰:「人无学则无纲常,无纲常则一膜之外皆与吾不相属,岂人也哉」!
所履历,必欲崇教化,而根本孝慈,欲人皆知学也。
学问有以成其才气,能如是乎?
使得尽其才而行其学,其所成就,又岂如是而已乎?
公以淳熙辛丑三月八日生,至淳祐癸卯六十有三,亦以是月是日卒,亦异矣夫!
蚤起宾客,初无疾痛
及午,告家人曰:「吾行矣」。
整襟端坐赋诗一绝而逝。
公知死生之理矣,亲旧莫不哀之。
公实敷文阁学士、献肃讳良翰之孙,而宝谟阁待制少师广寿之子也。
公事少师,当谏即谏不独顺承为孝。
少师尝称以异日为政,必有可观
母留氏尝有疾百药不效
焚香泣祷,愿减己年,其疾顿愈。
尤人所难也。
娶姑之侄留氏,先二十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