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平周勃王陵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八、《筼窗集》卷二
诸吕事,是王陵者非平、勃,是者复非王陵,要皆一偏之见
大凡人才固要相济高帝遗命,必欲以,而又以,则不可,犹不可也。
明大义当有正论,定大难当有沉几。
诸吕之王,高后未敢专决,而以问三子,其心犹有所忌也。
使三子括囊阴拱,无一语略攻其非,则是吕后三子,而三子乃以无可忌示之,一决藩篱封王岂特四人而已
奋不顾身以争之。
高皇帝神灵皦如天日,而吕后则窃者之夜行尔。
不恨,夺之相,何足道哉
之术可用于陵,而不可尽用于平、勃
樊哙之憾,吕媭之谮,吕氏磨牙久矣,特未有以发尔。
若又效王陵之争,则以旧郤杂新忿,宁免于诛?
不显于此事诛,岂不能旁摭他故以诛之邪?
二子不辞也,为汉惜也。
或谓举事是非不计成败,使王陵死争复以死争吕氏一日三子于朝,三子虽死,而大义固已立,天下义士四面并起而亡吕氏矣。
不知夫能死非难处死实难。
三子非不能死也,顾其时未可尔。
君子之死有以有益于国而死,有以智力已竭无可奈何而死。
诸吕虽王,犹有可图;
汉氏虽危,犹有可续。
画一计,未施一术,而俛首以死,是适以激变稔祸尔,安在其为能死哉!
借使吕后未诛三子,而姑夺之权,今日谢病免,明日谢病免,又明日谢病免。
一人去位,则以吕氏一人居之,回环四顾,尽在掌握,汉之事去矣。
诸吕之后退处十年,自杜门朝请之外有何巧哉!
二子效之,又可知矣。
然则王陵未可非,而亦未为不是也
虽均为诛诸吕,而又与不同
狡诈,故多避祸求全
刚直,故多犯难不顾
文帝钱谷之问,不对
王陵背约之问,不对
对者未优,不对者未劣也。
盖平未当难时,善于自解,有急则委之他人
未当难时,辩不如,有急则自任甚确。
不如者,少文也;
自任甚确者,重厚也。
故诛诸吕时,安徐急迫
不入北军,而北军,使北军有变,则先及矣。
不谕谒者,而谒者,若不受,则先及矣。
专以难者遗,而自处以易。
后来相位之逊,虽欲不逊,亦不可得也。
知己之位在上者,以功大尔。
岂知所以犯帝之忌,而取捕逮之辱者,亦以此哉!
亦有以自取之也。
远权退势出于己则善,出于君上迫促,则已非矣。
陈丞相卒,上复为相,亦以资功劳无以故尔
要亦有不得已焉者也。
十馀月而遣归,则本心见矣。
夫为丞相不自抽身,而待其君之遣,则已可哂矣。
之计,惟有深藏远蹈,而被甲以见守尉,果何为者邪?
借使汉家欲戮一退休之相,甲胡足以禦之?
然则非能反者,特不学而愚尔。
使文帝谅其愚,则自可以保其不反逮治之事,何待薄太后提絮诘责而后止哉!
故尝谓文帝平生宽厚,惟诛薄昭、逮周勃二事最忍。
然就二者较之,薄昭罪已著,则诛之犹有说;
周勃反未明,则治之无名。
世谓文帝保全周勃,而宣帝不能保全霍光以是优劣
不知诸霍之炎,真有危汉之理,以重厚无能,而又已谢事就国,气象衰落自危不暇而何暇危汉?
使捕治一事,是真保全矣。
捕治之,则何保全之有哉!
惜也,以宽厚,而犹少恩是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