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七辩 其二 物辩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五
天命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盈于天地间者,皆物也。
既有是物,则莫不各有是道,非道之外复有物而物之外有道也。
且以人之一身言之:视之明,听之聪,貌之恭,言之顺,体之安佚,人知其为性也;
令而不违,共而不贰,慈而教,孝而箴,爱敬而友顺,柔和而婉从,人知其为善也。
然而耳目鼻口四肢百体而求性,则性无以成;
父子君臣兄弟夫妇长幼而求善,则善无以继。
天而无是物也,则可牖而窥;
地而无是物也,则可俄而度。
故曰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也。
然则也者,是乃上帝所降之衷,烝民所秉之彝,晏子所谓「礼之善物」,子思所谓「诚之终始」,孟子所谓形色天性」,邵子所谓「道之形体」,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也,学者可离物而语道耶?
故《大学》曰「致知格物」,又曰「格物而后知至」,盖欲使人即事以观理,理既穷尽,则知无不到也。
释氏者之说,则以事为障,以理为碍,以天地人生幻化,以无一物为真知。
遁天倍情所为,孰谓老师宿儒而亦沦胥于此哉!
司马文正公作《致知格物论》,曰:「格,犹捍也。
能捍外物然后能知至道」。
呜呼
天之生民,有物有则,物之与道元未始相离
今曰「禦外物而后至道」,则是犹舍渊而求珠,去山而采玉,此无之理也。
作《物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