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边备劄子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三、《鹤林集》卷二○
照会某等今月十五日,宰执召至都堂宣示御笔,令侍从给舍台谏条具边防备守事宜某等谨以所见具列如后:
一、今日事势,战则事力单薄,和则敌情难恃。
若以和好权宜,以备守为实务,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守,时其疾徐缓急而为应兵,此最上策
一、淮北复州军截自今敌退之后,画疆自守,如蔡、息、陈、颍、应天等处,只令其土豪且耕且守,时有不足,量周给之,切不可空吾有限之力,事彼无用之地。
高、孝二朝无此藩篱未尝不能立国
徐、邳、唐、邓、宿州之事,可以深鉴
一、京襄两淮土豪民兵团聚堡寨捍卫乡井,最为可用。
近因出战之际,官军常忌其功,每夺到马匹,获到首级,多被攘夺
官司又从而苛问取索往往或遭杀戮,或遭械系
功赏不沾展转被害所以怕惧官司不肯为用,甚至移徙江南者。
今宜行下帅司,各于所管州按籍补填,仍优加激劝,使人自为战
若有功绩,经从所属申上,以议推赏
一、敌之长技在于马,长淮边面率多平旷,敌马易于驰骤
中国所以制马之具,亦岂无策?
宗泽军以战车当其冲,韩世忠军以长斧斫其足,刘锜军以竹筒盛熟豆乱其群,近世毕再遇、扈再兴之徒,犹能募敢死军麻扎刀以截其胫。
淤洳其田以为陂塘,或纵横其亩以为沟洫皆是制马良策
及此时专立一科,使献策之士各陈所见行下帅司精择而用之。
一、东所长自昔多以舟师取胜
建炎间陈思恭乌珠大湖绍兴末李宝郑嘉努于胶西虞允文却亮于采石
沿江诸军,咸有车船,每按试中流上下如飞,北人骇愕
艨艟战舰腐坏不葺,篙师棹士散逸不招第恐千里江面,脱有一骑饮江何以禦遏?
诸处探报敌方厚利诱我舟师,或斩木作筏,从浅狭径渡,则吾之所长彼亦得而用之,岂不利害
今宜行下沿江诸州各作措置,日具造过工限缴申枢府以行殿最,仍时委制司督察,勿为文具。
至如海道要冲,全藉舟师以为守禦,亦宜行下沿江制司,及许浦诸处隘口如姚浏沙之屯,并合严作堤备
一、江陵国西门,素号重镇
赵方移治襄阳,而州之事权稍分,然守臣尚带安抚正使
陈赅继之,乃以京湖安抚使系衔,而江陵仅存湖北副使之号,往往又兼制参,则殆如一属官矣。
酒税利源既归制司,守城军兵又复抽戍,缓急有警,无以支梧调遣
今宜复还旧制,仍正使名,俾之招兵聚粮,自为战守,勿使他司干预。
且兵以一万为额,此外又有七邑义勇可及二万,若帅权稍重,事力不分,则可责其固守,以壮上流之势。
一、江面之兵,平时遣戍淮,既有家粮,又费生券。
今宜用生券之费,就淮上地头招兵戍守,却令戍边之兵归护江面
如此则费不增而兵多,诚为两利
枣阳光化、均、安等处残破之后溃散军民必多,急宜选招,以备战守
一、蜀中连岁敌兵俶扰,视襄淮为尤甚
敌骑既退,溃兵焚劫沿流诸郡,荡然一空
加以科调繁兴民困财竭,须当别作规模择人委付
宣抚不必置,盖使名一新诸军便望犒赏,困竭之馀,何以给之?
有损无益耳。
金、洋夔、峡之屯,亦不必创添。
譬如从前门入,而欲牢闭后户非所以保蜀也。
保蜀之策,莫重汉沔
诸将惟曹友闻、贺靖可以倚仗
若令曹友闻为沔司都统,兼知沔州任责措置经理
贺靖为兴元都统陈隆之安抚同共措置捍禦
李显忠、吴、和彦威等,别令制司相度区处,使分任利州戎及金州都统之事。
一、蜀口兵额旧号十万,安丙帅蜀日尚七万有奇
比年敌兵深入除死溃散外,通忠义杨家军闻止有三万。
兵之单弱如此何以摆布边面
不知戎司兵籍之缺有无填补,计所养兵之费何所支用
二事专在制阃急作措置,令还嘉定年间新额。
仍与四戎司总所通情商量,截自今新招之后,应虚券诡名,釐正更革,使无弊倖,庶几蜀计亦稍优裕
一、近年兵多溃,其患甚于外寇
绵州文龙来路顺庆系利阆来路,今欲抽摘东西厢禁军缺额钱,招收勇健可以战斗之人,置一屯两郡本州令正副将时加训练提刑出巡试事艺,庶几缓急可以堤禦溃卒,得免冲突之患。
右谨具录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