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和战集议劄子端平元年春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鹤林集》卷二○
照会臣比准吏部牒,坐奉圣旨,于今月十三日,赴都堂集议备边待敌、和战攻事宜
臣寻往后省待命台吏关报应权郎与兼职事官不与议,臣逡巡而退。
窃念西省机要之地,应国有大议,臣虽暂兼,亦得参关,欲作议状以白。
谋之同舍同朝之分厚者,则止臣者半,劝臣者亦半。
止臣者曰:「既不得与斯议也,则何以状为?
不为混成」。
劝臣者曰:「诸臣之议,不过可进则进,可守则而已
若议,须活落」。
臣尝以二说衡之于心,既不能括囊口以犯一嘿之戒,又岂能户限以持两可之说?
晏子曰「臣共而不贰」,此臣终身之所服行者也。
臣于去年八月陛对,曾言和不可轻议,「彼方从容制和,而操术常行和之外;
我乃汲汲议和,而志虑陷于和之中」,则臣尝以和好不便矣。
又言机会不可易言,「虚内以事外,则吾之所为主者弗强;
好名而忘实,则吾之所当先者反缓」,则臣尝以开拓不便矣。
陛下翼日宣谕执政,有云:「吴泳所上劄子,说机会事,甚好」。
今欲评淮襄诸帅和战之议,亦不过祖述前说而已
然臣之所深忧者,则又在于和战之外也。
有无故之福者,必有无故之祸。
不争而分俘玉以遗我,则得俘玉者乃纳侮之兆也;
不战而辟土地以待我,则拓土地者乃开衅之端也。
边埸交为好胜之说,而朝廷持容养之论,谲诳欺绐而弗以密察震撼击撞而弗以静镇,吓持恫喝而弗以理折张大誇诩而弗以义断
彼其尽忠于国者,固不敢谩言
比附之者,乃敢于当辙之臂,鼓如簧之舌,轻朝士,轻宰执,轻经筵官,至谓「峨其冠者,皆不足以商略疆事」,则朝廷之体轻矣。
朝廷体轻,则人主之势渐轻矣。
晋隆和初征西将军上疏迁都洛阳朝廷畏之,不敢为异,独王述曰:「彼欲以虚声朝廷耳,非事实也。
但从之,自无所至」。
后果不行
臣窃料今日之事,主和议者决至败事,易之可也
若夫进屯开河之策,恐必不能往;
就使能往,亦不能至;
就使能至,亦不能守,殆见如述之料征西也。
今旧敌虽灭,新敌未去,邻家之火,将炎炎及我矣,何暇议远攻哉!
如欲诘臣待敌之策,则谨固吾圉,时其缓急以为应兵
使须至奏闻者。
右臣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