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恢复和战事宜劄子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九
臣以孤远之人,七载登朝,四当陛对,一上封章,两陈议状,凡事有系于国家之戚休,谋有关于边庭之细大,恳恳尽言,已无所隐。
今复轮当转对,何敢不罄朴忠而抒愚虑乎?
臣之友洪咨夔尝向臣说,比以论思言用兵事,陛下曾面谕之,云「恢复未尝不是」,信斯言也!
陛下诚有见于天经地义之不可易,邦纪民彝之不可泯乱也。
然而义有是非,名有虚实。
夫「大有为」之说,孟氏之言也,岂不伟哉!
王安石窃用其说,以变祖宗之成法,凡端人正士,皆目之曰流俗,则所谓「大有为」者,适所以为祸首也。
「继志述事」之说,孔子之言也,岂不美哉!
李清臣等剽取其说,以排元祐之君子,凡谠论忠言皆指之为谤讪,则所谓「继志述事」者,卒所以成厉阶也。
《礼经》「孝弟」之说,非不顺且正也,老桧欲托之以劫制人主,则「孝弟」乃忍耻事仇之物。
《春秋》「复仇」之说,非不义且直也,权侂欲倚之以立盖世功名,则「复仇」乃开边生事之门。
夫「大有为」,正论也;
「继志述事」,善经也;
「孝弟」,顺德也;
「复仇」,大义也。
若用之而适其宜,行之而当其可,则凡此四说者以之利社稷,安国家,何为而不善哉!
脱用之而不当,其可借一时之美名,遗后世之实害,则此四说者皆所以招乱召祸也,又乌得为是哉!
知乎此则陛下恢复之说,亦可言矣。
且陛下之始更化也,收用仁贤,黜弃奸回。
善旌谏鼓,开敢言之路;
金科玉条,严赃吏之罚。
大廷塞苞苴之径,方国绝羡馀之涂。
戒饬将士之诏,动以师人多寒为忧;
蠲除科敛之令,几与春日宽大诏书无异。
若及是时保持初意,谨固封疆,爱惜根本,兵不必多也,而精于料简;
财不必聚也,而审于调度;
生齿之版,爱护而不伤;
泉货之源,流通而不壅;
吏士精敏,马牛孳蕃,所在公私皆亭亭有蓄,日积月累,至于斯今,则虽不至太和,亦可以几小康;
虽不全望元祐,而亦可以为小元祐。
独奈何封内未固,而妄兴经营分表之谋;
编氓未安,而遽有吊抚遗民之意!
京、洛之败,徐、邳之败,唐、宿之败,精兵歼尽,劲马毙倒,征者死于场,输者偾于道,粮储器械弥满于山谷者,不知其几千万。
坐是边鄙耗屈,国中疲敝,民怨召为天灾,兵贫激为内难。
其所以至此者,「恢复」之名误之也。
夫「恢复」二字不载于六经,《书》但言「绍复」而已,《诗》但言「复古」而已,《春秋传》但言「复禹之绩」而已。
汉扬雄唱为规恢之言,最后班固方有「恢复疆宇」之说。
盖「复」者兴衰拨乱之名,而「恢」则有拓地开疆之意,臣弗遑深辨也。
向使劳师费财,即所得之地,所出之物,足以供赡一路,而不假外求,然后可为长远之利,遂成开拓之益,师不为轻出,财不为枉费也。
今也不然,新复之土,仍闻朝廷自边城辇运金帛,制府从内地支拨粮草,增添转递,应接不给,则是以吾民之所产,而奉难保之骄卒,空吾国之所储,而实无用之土地,骑马一落于平岗,而资粮皆化为野土,真恢复者果如是哉?
要之「恢复」之说,用之于建、绍中兴之日则为宜,而开禧妄求边功则为非宜也;
用之于乾、淳全盛之时则为可,而端平骤谋北伐则为未可也。
矧今北地早凉,弓坚马劲,敌情叵测,突在面前。
外间流传籍籍,已有敌人祭天灼骨卜之说,已有河南北塞井夷堑之说,已有鸠兵在马狐岭听发放之说,已有分师从三路来侵之说。
于斯时也,浪战非也,亟和亦非也,恐非遣李伯渊夺舟劫马所能止其来也,恐非纵王楫市獭皮搜犛发所能结其欢也,恐非结田八武仙以帛书蜡弹所能制其命也。
为公家忠计,则莫若急修守备,大明黜陟,易中军之暴帅以伸国威,敛新边之戍兵以保国势。
子才、子澄既褫窜,大将何得佚罚?
邳、徐、宿既溃败,元帅何得已责?
淮北州军如某处有舟船,某处有粮械,悉使收回,以实吾之边备;
北来归附之人,如某人谲诈,某人反覆,更不专任,以贻我之内忧,区画既明,位置才定,降尺纸之诏,布前所失于国中,使海内臣庶知其无好兵之心,天地鬼神亮其有不得已之实,明白洞达,毋匿厥旨,它日敌加于己,为之应兵,则人心思奋,士卒感动,将何事而不可为者?
若复系吝执固,惮于改为,徒使边臣之不忠者,成则专利于己,败则嫁祸于人,且哆然妄谓前日之兴师,发于圣断,出于庙谟,而非己过,则何以有辞于永世哉!
臣不胜拳拳(《鹤林集》卷一八。又见《南宋文范》卷二四。)
子澄:原脱「子」字,考《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二,全子才刘子澄离军脱逃遭贬,本文当指此事,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