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文简公神道碑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九、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一、《考亭渊源录》卷九、《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更化改元之九年二月工部尚书刘公薨,诏以光禄大夫告其第。
十四年六月有司按《谥法》,博闻多见曰文,正直无邪曰简,请谥公曰文简,诏从之。
其孤垕以前尚书郎三山陈公孔硕之状来谒铭。
德秀公游有年,凡其修身立己、正君端朝之本末,实具知之。
顾常窃论,公平大节,虽未易一善名,然溯其学问源流,与夫见诸谋谟事业,则惟正之一言足以蔽之
盖公皇考银青府君受学屏山刘先生、籍溪胡先生,尽得理精微之蕴。
公幼在家庭耳濡目染
少长府君授以河南程氏书,曰观此可以为学矣。
晦庵先生朱文公道德为学者师,公出入其门,切磨讲贯者数十年,视他从游之士为最久,而所造为特深,则其学固已粹然一出于正矣。
公之天资厚重不浮纯一而弗杂,又尝用工致知力行之地,故其言必正言,行必正行确然自守,以终其身。
晚登朝廷致位侍从,虽未及尽行其志,而奋忠陈谋察微虑远汲汲扶持天下正论,而诡随迎合以售其私者一亡有焉。
德秀以为「正」之一言足以槩公之平生者,讵不信夫!
明诏有司之议,以正直无邪谥公,其可谓不虚美矣
盖正者直之自出,直者正之所自形,二字之褒,传信百世,奚复以铭为哉!
垕曰:「古者有诔有铭,铭不可以诔废也,君其弗辞」。
乃即陈公之状,剟取其要而书之。
公讳字晦伯,盖汉之胄,出于讳豳者。
五季之乱,自光州固始迁焉,遂为建阳山人
十世银青府君,以累举恩入官终于朝奉大夫致仕
公其长子也。
乾道八年进士绍兴府山阴簿,再调饶州录事参军,于郡政裨赞最力。
同僚有忌公者,械公之吏以求其私,卒毫发无所得
后其人以他故抵罪,遭按问惶駴失措,公摄其官,反营护之使免,人谓公为长者
连城邑居临汀僻处民力而上供烦。
公首捐令添给凡例所当取者,岁为钱几千缗,撙节他费尤多由是得以稍蠲民间无名之敛,汀人至今德之。
新其县之学,而教诸生入德之方,士为翕然知乡。
宣教郎、知福州闽县事,清静平易有古循吏风。
邑有洲田,因潮耗息,有寓公素贵,欲夺数十下户田,公援前帅奏请折其妄,民得安业帅守诸台联章论荐
秩满至都,时朝多君子,皆知公,欲留之。
且诸台之荐,固尝有旨升擢矣。
公自谓与丞相赵公有连当避,乞通判潭州以归。
上新内禅公寓丞相曰:「前日之事,如病寒热一旦解散即无所苦。
至于蛊毒中人,初不自觉触物而发必死矣。
孔子曰: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盖指韩侂胄也,其后迄如公言
丁外艰服除,主管都大坑冶文字
德庆府,至郡葺学宫,练军实
蜑户舟船有禁,为亟除之,且罢两邑科敷不正者。
受代入对言:「前者北伐之役,执事不度事势,贻陛下忧。
今虽从和议,可无虞乎?
愿益恐惧修政,以强国本开言路以广忠益,阐公道以进人才,饬边备以防虏诈」。
执政议欲留公,宰臣陈自强曰:「斯人闽县之政吾知之,然真是伪学」。
侂胄诛,自强逐,遂以公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事。
既至,首覈诸郡储偫之实,复白于朝,欲令守臣岁以新陈相易常存其半,以备缓急
监司积弊久,逋亭户缗钱十万,漕司五万,公痛加裁约,以身先之,未几悉偿所负十五万者。
奏请广南诸州,凡夏秋之赋即郡以输者,虽外县官奉廪亦当从州给。
又言:仕乎南者多自为裨贩,夺州县征商之利。
请凡仕广而商者,转贩所经,许州没入其货。
嘉定二年召,入对曰:「人君天理物,圣人宪天聪明故典讨命,皆归之天,示不以私意参焉。
所以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天下定于一
苟有私意,形于朝廷朝廷有心,形于天下则天下各有心矣。
人各有心以事其上,亦曰殆哉,此古圣人所惧而不敢肆也。
方今凋敝之馀,履艰难之运,天下之势不可谓安,所恃人心
天下之心固未易一,所恃公道
公道明则人心自一,朝廷自尊,虽危可安也
公道废则人心自贰朝廷自轻,虽安易危也。
陛下主此公道不用一毫私心不听左右私言大臣奉行公道,进一人,退一人,皆采天下公议无作好恶至于一号一令莫不皆然
陛下主张公道大臣有不钦承则天下之恶皆归之矣;
大臣奉行公道小臣犹不精白,亦明时所不容也。
如是则言而民信,动而民从,盗贼不作水旱饥馑之忧可消矣」。
江、湖峒寇方警,公言:「弭盗之策,当精择帅臣而重其责,俾视守臣不胜任者易之,兵官之非其才者汰之,许以辟置选补,使帅臣重于一路耳目不蔽,奸宄具知,必能潜消隐伏剪除萌芽不至上烦宵旰」。
吏部郎中
时诏中外各陈钱币利害特命公与刘弥正详择其当以闻。
既共条五说上之,而公之意以为终非久计,独上言:「救天下极弊不可守天常规
内庭冗费,愿委信臣特加裁削,为外庭倡;
外庭冗费,责之大臣更加裁削,为天下倡。
取裁削之数,专置一司,随月桩收。
然后天下监司郡邑各具常费,若交承迎送增添俸给宾客馈遗之属,委漕臣裁损桩管,专为收楮之用。
行之三年,必有成效」。
后因登对,又取淳熙故事以进,其略谓:「孝宗于楮币流通之时,常出内帑金银收之,为今日计,亦不过渐收之而已
岁收三百万,十年亦三千万」。
朝廷楮币日轻为忧,献议者争以新奇自售,公之持论如此识者以为不可易。
转对言:「陛下即位之初,首重讲读十有六年未尝厌倦不知圣躬内省,亦有日新之益乎,观理道亦有日新之效乎。
向臣两对清光陛下临朝渊默法天无言。
今蒙收召,复望清光,而渊默无言犹昔。
陛下临朝不与群臣言,退而与言者何人邪?
臣愿开张圣听,于经筵讲读大臣奏对反复问难,以求义理之当否与政事得失,则圣学进而道隆矣」。
既又言:「庙堂之上,每一官阙,踌躇四顾,有乏才之叹,其患在于取人之道未广,用人之意未洪。
愿诏大臣荡荡平平之义,惟贤是任,惟能是使,去好恶之私,绝党偏之弊,则野无遗贤庶绩熙矣」。
丐外,除提点浙西刑狱
大暑隆寒巡按靡倦。
岁荐惟才是予,至所举劾,虽权要弗避也。
杀人而匿贵势家者,吏不敢捕,公移文以索,曰不出当闻诸朝,于是罪人斯得。
行部不以吏卒自随,吏受民钱五百,亦付狱治罪
严陵重囚不决公察其故,乃本司吏受赇,俾缓其事,公立黥之。
夏出虑囚往来台治下,家以小丧闻,不一入视,闻者叹曰:「真监司矣」!
、严水灾朝廷独阁桐庐税,而建德、淳安富阳未被恩恤公力言之,且乞量蠲赋。
又论平江和籴之扰,常州诸县科买马草之弊,丐蠲除之。
召为国子司业
始见诸生,首诲以立身行己为先,毋颛意程试汲汲利禄
进对言:「治道原士风士风本于学术
古者司徒职、典之官,今学官之任也。
周衰,孔子取先王之大经大法与其徒诵而传之,杂见六经
自汉以来,虽曰崇儒,然汉儒之陋,训诂益详而义理益晦。
韩愈原道》曰『轲之死不得其传』,谓其精微之旨不传也。
艺祖皇帝干戈定之馀,召处士王昭素讲《易禁中累圣相承以为先务治教休明儒宗间出然后六经遗旨孔孟微言复明千载之后
天下学者诵而习之,以《论语》、《孟子》为门,《大学》、《中庸》为准,故其事父则孝,事君则忠,世之所谓道学者也。
庆元以来权佞当国恶人议己,指道为伪,屏其人,禁其书。
十馀年间,学者无所依向,义利不明趋向污下人欲横流廉耻日丧,望其既仕之后职业修,名节立不可得也。
乞降明诏庆元以来名以伪学而禁其书指挥更不施行,息邪说,正人心,使学知本原士风归厚,实宗社之福」。
又言:「舍法兼取行艺,今但考其艺而略其行,致学者自放规绳之外
侍讲朱熹南康日,于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皆圣贤教人大旨学者立身之要。
谨录以进,请颁下两学,为诸生斋规,与旧学并行
斋规示以进修之方,学规正其不修之罪」。
从之。
时有司检会庆元章奏,将议施行,而执政有任言责时亦尝论列者,事虽寝而太学诸生稍务以道义相勉,而知穷理居敬之说。
初,公在广东,尝寓书丞相史公,言:「昔先正魏王再相日,语吕郎中、石编修曰:『某老矣,勉强再来,盖事有未竟者,第一欲起朱元晦,次荐引诸贤』。
二公先以书抵朱文公道此意,未几文公南康,后又尽荐诸贤。
文公往矣,然其所著书天下诵之。
丞相更承先志,言于上,取其所著《大学》、《中庸》、《论》、《孟》之说,以备劝讲,正君定国,慰天下士大夫之心」。
盖公在山阴时,闻其说于沈公焕如此,后在成均,遂以数书锓于胄监,俾学者诵习焉。
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充接伴金国贺正使
归对,言:「淮东地博而腴,有陂泽水泉之利,而荒芜者多;
其民习于战斗,而安集者少。
诚委州县招诱散亡,立顷亩之限而授之田,浚沟洫以储水,因可防戎马驱突之患。
田器,贷种粮,为室庐使相保聚什伍而教之。
管仲内政宇文泰府兵遗法也」。
又条李泌府兵、张全义河南事上之。
国子祭酒,兼侍立修注官。
数月,兼权兵部侍郎,改刑部
进对,言:「陛下临朝渊默无言,必谓大臣进呈不待咨度,群臣献言当经中书
讲读之际,则又不同,当款接以求多闻,问辩以求当理
经筵所见无异临朝讲读进退,姑备故事
虽圣性自得,默而识之,然臣愿益广圣心,少加咨访
孝宗每对群臣,多所访问讲读之臣,多得圣语
间因内宿,赐以面对,此陛下家法也」。
权刑部侍郎,兼祭酒
朝廷用人,多以才选,公言:「皋陶九德,乃知人之法,而不及才,盖才即德也。
鲁史所谓八才,即皋陶所谓德者。
后世离德而言才,以才取人,故名奉法者或至于残民,善理财不免聚敛,能治狱不免深文
古今治少乱多,皆用才之弊也」。
太子左谕德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上疏曰:「舜九官济济和之至也。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晏婴曰和与同异,盖和者可否相济,同者随声是非
近岁士大夫随声是非之患多,可否相济之义少。
平居苟且依违患失,则其言事必无犯颜逆耳之忠,临难必无仗节死义之操。
愿诏大臣,奖忠谠以作士气,戒谀佞以肃具僚宗社幸甚」。
廷臣争务容默,有论事稍切者,众辄指以为异,故公言及之。
十月,雷,公请遴选监司,以察贪吏,求民瘼
又言:「虏运已衰,我之边鄙过虑者三,盗贼乘间奸雄崛起外夷猖獗是也
备之之策,惟在得人
既选沿边守臣,佐之者不可不择。
臣谓文臣如职曹官武臣兵马都监之属,宜使守臣察其不足仗者易之。
帅臣制司寄任尤重,参佐谋议,或非其材,亦许辟改,庶谋虑有人足支缓急」。
又乞申儆诸帅,各举将才帅守监司,亦得论荐,其说甚备
既又取欧阳修军中求将之法上之,又言:「中原云扰使命不通,或败兵奔突,或流民来附,皆不容亡备。
民兵措置有法,则边境守禦自安
沿边之民习不畏虏,少少结约,皆足自固
臣昨接伴虏使,至盱眙,见龟山二三百家独不经兵火,问其父老,自言长于劫寨,虏兵畏之。
因思彼才二三百家,协力已足自固,况众于龟山,又有官兵为之援乎?
下边郡条其事宜以闻」。
又取欧阳修西北虏事以献,曰:「契丹为元昊所败,人皆以二虏拿兵为喜,独忧其为将来之患。
为国习安人材难见,有事将帅自出,变骄心为愤志,化惰卒为精兵,则二虏交兵,乃虏之利,非我之福也。
今夷虏相攻,战争方始拿兵不解强者为雄,邻有强国非我忧乎?
华乱未定盗贼将起,奸雄乘之,我能独安乎?
战败之兵,冲突而南,两淮单弱何以待之
中原遗民流徙而南,拒之不忍,容之又难,可无虑乎?
然则藩篱,选诸将,择元帅今日尤不可缓」。
同知七年贡举
始公以文弊为请,朝廷施行之,至是多得老成重厚之士,物议称允
集英策士,公援淳熙故事,「请令后省馆学,取进士所陈切于利害者,类聚以闻,俾人知陛下不以空言取士」。
时虏酋以弑殒,鞑师乘之,燕城被围久,我之使人留境上,不得报中原遗民日相南向
公言:「高宗当夷虏方盛之时,勉从和议,后虏败盟,欲增筑边城,竟牵和议而止。
今虏运既衰,信使不通,七八十年来仅得此机会
臣谓凡今极边州郡之未城者当城之,至于边邑之可控扼应援者,亦宜以时修筑」。
又言:「臣所谓未城之郡盱眙是也
或曰盱眙不必城,有急以天长六合为固审尔是弃淮也。
濠梁安丰颇有城,然可以禦盗而不可禦敌,谓宜增筑,且创置楼橹大略楚州然后守备可固」。
既又取姚襄归晋侯景附梁事以进,其略谓:「金虏危亡争立,或以款塞为名,或遣使索币,皆当有以应之。
或其势既分,各来索币,亦当思所以答。
边尘有警,将孰可用,财孰可取,城孰可守,守孰可固,凡此皆当豫图,毋谓虏方多事,我得以自安也」。
未几虏果移文对境,邀我正旦生辰使者
公言:「东晋至陈三百年间,虽经略区区,仅全吴楚,然未尝求和于北,皆足自立
今地兼吴蜀,当虏灭亡之时,正我立国之日,竭民膏血以奉垂亡之虏固不可,彼方据吾故都,尚遣使以贺,可乎?
移屯以壮边势,且责帅守为之防,使疆埸有备,彼欲以虚言恐喝不可得也」。
中原旱饥,遗民归附日众边臣处置失宜
公言:「绍兴间,伪豫遣兵涟水韩世忠迎击殪之,得脱什一二。
高宗谕之曰:『淮北之民,皆吾赤子,可令埋瘗』。
御史周秘请还虏俘,复谕曰:『朕痛念西北人民进为主帅所戮,退为刘麟所残,不幸至此
所获馀虏,当给钱米遣之』。
高宗兼爱南北之民如此乌乎仁哉!
则彼之饥荒流离无告者,固宜一视同仁也。
愿诏边臣,以祖逖羊祜、陆逊为法,使仁声仁闻播于华夷
民心既归,恢复其中矣」。
刑部侍郎进言:「河北方张之虏,山东崛起之盗,乘女真衰微,各谋吞并,我若复通女真,输之岁币,既失大国之体,弥启取侮之端。
二寇将曰,女真将亡,我犹事以币帛设若先以嫚书因而求衅,邀我金币何以待之
河朔创残河南饥馑,彼知淮甸丰稔江浙殷富垂涎妄动,其将若何
为今之计必得声实兼全,使莫敢侮予而后可。
所谓实者,建制司淮上移兵屯于要地是也
所谓声者,罢通贺女真之使是也
或谓遣使予币,可使为吾捍禦,此乃迎合之论。
彼方奔窜不暇,何捍禦足言
或谓使华不遣,恐启兵端,此亦未之思耳。
彼其肘腋之盗尚不敢图,尚敢为我敌乎?
使吾固守之计不足以捍残虏,异时方张之敌、崛起之盗,何以禦之?
今纵不能如晋人焚币斩使,亦可诿以道路未通,幽都未返,迁延其词以答之。
况我已尝遣使而彼不受,又尝遣迓而彼不来足以有辞矣。
迁延年岁,我于其间固守之实,则非惟示威女真,又可以二寇之谋」。
寻又上疏,其略以为:「今虏酋奔窜河北山东盗贼纵横,鞑人、夏人攻击未已
使遂灭亡,则中原云扰奸雄乘之,必若苻坚之时
万一稍能自立,则狼子野心,必未可保,将若逆亮之时,皆可深虑
深味孔子远虑之言,力行仲舒勉强之说,与大臣图之」。
又言:「臣前建议置制司两淮之中,移屯兵于要害之地,近闻使虏而归者亦献此策,臣敢复详言之。
盖今择守缮城,募兵选将,虽皆备边良画,然穷边之守,责其持久,全赖应援,置制司两淮之中,所以边城之援也。
议者必曰:两淮重镇,各有帅臣,复建一司责任不专
臣谓合肥淮西重镇,然地在极边可以自守不能援他郡;
维扬淮东重镇,然地在江北,可蔽南徐不能边陲
无援而责以死守,此巡、远所以败也。
议者谓金陵已建制司江北不可复建。
臣谓金陵所以沿江两淮所以制沿淮,责各有归,则缓急可恃
两淮之地,历阳居中,内蔽采石外接淮堧。
若颛建一司,惟此地为宜;
使兼转挽,则两漕可省;
并领和州,则兵民可一。
营寨,立仓储,徙沿江诸军三万人以隶之,无事按阅都统之法,有事调发以援边城之急。
两淮利害一切使之商榷废置朝廷委任责成之,可无北顾忧矣」。
江上诸将多以微文细故坐黜,虽尝有功边鄙者,或不免吏议
公取曾巩政论》,言艺祖置将皆富之以财,其说曰:「待武吏与待文吏不同文吏取以廉耻,责以廉耻
武吏取以材能,责以材能
文吏州县,以节用爱人为先;
武吏将帅,以醲赏得士为先。
艺祖任将之道,可以为法
将帅在边,欲其间精明士卒用命,非财不可,顾可使之啬于财乎?
臣愿一以太祖为法」。
四月旱,有诏求言公上疏曰:「臣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陛下更化之初,尝下求言之诏,而深虑远谋忠言鲠论未尝施行,所行者目前细故
近岁以来星变日蚀冬雷,皆可畏之变也。
农事方殷,旱既太甚天变见于上,人情动于下,虽因迩臣请降求言,臣不知陛下诚意在于阙失而正厥事,抑用人言以应故事乎?
徇人言、应故事则天不可欺也。
不正厥事,人可欺乎?
天下之事,当与天下共之,不可以一人私之,事之是非至于义理而止。
臣愿陛下二三大臣至公无我,躬揽中外书疏,付之给舍,俾条上所当行者讲究施行之,则人心悦而天意解矣」。
已而不雨,至于八月公言:「《礼记》:『年不顺成天子素服素车,食无乐』。
又曰:『至于八月不雨,君不举』。
谓宜下诏,罢今年瑞庆节赐宴,示惧灾忧民之意,且以为谢绝虏使之名」。
事虽不行时论韪之。
权工部尚书,兼太子右庶子,仍兼左谕德
初,公既与宫僚,即丐免祭酒,请专意辅导
尝取文公所释《论》、《孟》等书以献,曰:「此讲学之要也,茍明乎此,则他可迎刃而解矣」。
公于讲说不为文采,至其切于修身正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必反复开陈之。
尝进哲宗避蚁故事,曰:「避蚁宫中事也,而外庭无不知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圣人修德不以隐显二其心。
后世人君,谓宫庭燕私之间,举动不谨,人不得见,言语不择,人不得闻,而不知无隐不彰,载之信史者,虽床饰之言无不书也。
故《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谨其独』」。
讲《易天行健章,则曰:「天之所以健者,其体阳,其德刚也。
君子观其象,则当自强不息
然一屈于物欲则不能刚,故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盖刚能进德,欲能丧德,二者相为消长而况富有四海声色货利易动其心,便辟侧媚求中其欲,一屈于欲,则私意横生,理为欲夺,又焉得刚?
所贵于自强不息者,盖有一息閒断,则物欲乘隙而投之,虽有志气不能自为主宰安能法天之健乎」?
讲《孟子养心章,则曰:「心者神明之舍,所以酬酢庶事经纬万方者也。
常操而存之,然后定而能应,《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
操而存之,何所用其力哉?
去其为心害者而已
物欲为害之时,亦岂无仁义之心,特牵于欲而不自觉
故曰养心善于寡欲多欲则欲为主,寡欲则心为主
然人有形色即有欲,非可绝也,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无非欲也。
君子之欲有则不过,则心常为之主,此舜禹所以天下不与焉也」。
仁宗讲《损》卦「惩忿窒欲」,则曰:「人之接物,易以忿害物;
人之处身,易以欲害身
七情之中,其难制者,忿、欲为甚。
人能于忿怒之时,稍息其怒而观理之是非,则不至于害物矣;
人能于嗜欲动时,静而止之,思害身可畏,则不至于害身矣。
仁宗曰『人之情欲皆出于阴阳,而损之在人』,是正得损之道也」。
至讲《诗》终篇,则又进说曰:「《诗》三百篇,《周南》后妃之德,先王修身正家之效也,《召南夫人之德,诸侯修身正家之效也。
先王之身,故后妃之而险诐私谒之心;
诸侯之身故夫人化之而能循法度
之国而国治,推之天下天下平。
下逮国风》之变,在卫则《绿衣》、《燕燕》之诗作,《凯风》、《谷风》之刺兴,至于墙茨》、《桑中》之丑,则其乱也,未尝不起闺门衽席间。
《诗》所以二《南》者,岂非求诸己而后诸人,治其内而后其外哉?
故周之兴也以太姒,其衰也以艳妻,读《诗》者可以鉴矣。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又读《诗》之要也。
先正其心而无邪思,则以之读《诗》,古人是非得失了然目前,知所以为法戒矣」。
公每讲读,至经史所陈声色嗜欲之戒,辄恳切再三,及是敷陈尤切。
呜呼,倘天假之年,使终任辅翊之责,其所成就储德者,顾可量也哉
公既迁宫庶,不复与讲,东宫特请于上,俾公仍兼讲。
公以年过七十,屡请谢不获自是章凡二十上,而拜不允之诏七,至引赵抃欧阳修等事以谕。
公比疾,又恳祈,卒不获命
公虽疾,犹黾勉辅导不怠,故疾间复作,遂不起
享年七十有三,积阶太中大夫,爵建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以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赠赙如式
为人简质端重,而天性孝友尤笃。
少习家训,长得明师,又见四方前修钜儒,如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皆与往复讲论
其学以不为主,其接物夷易温然可亲,然欲干以私者,皆莫敢出口
与人心平气和,语简而当,听者心服
称人之善无溢美,其恶恶亦无深疾。
每病学者空谈无实,尝为《天台四先生记》,曰:「学者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若趋其名以为高,入耳出乎口,皆四先生罪人也」。
盖其平生所素戒在此。
时方歆慕道学,公欿然无所喜;
及以伪学而禁,公亦泰然无所惧。
居家俭约,虽已贵如初仕。
每曰:「先人家法不敢过也」。
仲氏炳,擢戊戌第,与公接武登朝
叔季子侄相继儒科,或联贡于乡。
人语家学之盛,必曰刘氏云
公赒内外属人之贫,终始不少倦。
幼而孤者,男则教之学,女则择所归
岁饥,辄发平价以济乡里
接引后进所以劝谕开譬备至
当官取予一介不妄,安于义命未尝求人知。
为政风化为重,尤恶异教害俗。
在番阳日,泉使悯遗骸不掩,议欲葬之水火公言死魂升魄降,形气各返其初,西方非是,使死者有知,祸亦酷矣。
每夜敛衽默坐虚心省察,常曰不于定静时体察,则应事接物或至有差
取节徐先生帖教子弟,其言曰:「日入之后至于夜中事物俱静,志气俱定,是君子思虑经纶之时,昼之所行,夜之所思也」。
其事君以不欺为忠,至为侍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荐贤举善,不进不止,然其人皆莫之知。
平生论著,有《奏议》、《史藁》、《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若干卷,《云庄外藁若干卷,藏于家。
夫人李氏武节郎晋明之女,奉议郎宗思之妹,先公八年卒,赠硕人
子垕,今为奉议郎,知建康府江宁县事。
三人,陈择、詹枢、袁宜中其婿也。
孙男一人,钦,宣义郎、监福州岭口监仓
孙女一人,适太学生江渊,先六年卒。
曾孙一人,尚幼。
其孤以十年十月庚戌,葬公于邵武军邵武县仁泽桂林之原。
铭曰:
圣学失传天启濂洛
有开斯人,如寐之觉。
吾道之南,世有宗工
集厥大成,则惟文公
公生同时,而又同里
少登师门,以迄莫齿。
孰疑弗剖,孰蔽弗祛!
昼讲夜思,岁充月馀
发而施之,或言或事。
正是繇,毋或有二。
曰此文公,实以教予。
厥临孔威,其忍畔诸!
遂登禁途,遂傅储极
惟一其心,以以翼。
直辞婉赋,杜渐防微
思公之忠,可为涕洟
蠢兹孽酋,逃奔如鼠。
狃于虚憍,犹索我赂。
众谓可与,公曰不然
愿辍金缯,移以实边
新狄鸱张群雄蜂起
扰扰中原,如鼎斯沸。
众谓无虞,公独深忧
愿饬边臣固圉是谋。
必重制垣,必徙兵戍。
必绝虏交,声实乃副。
公没几时羽檄四驰
畴昔之言,亶犹蓍龟
天子念公,嘉名是锡。
其义维何,曰正曰直。
文公之门,今存者谁?
不负所学,如公其几?
瞻彼桂林,有菀其麓。
我铭匪诬,千载可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