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极中庸之义南雍李教授问,今附此。)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一、《西山文集》卷三一
下问太极、中二条自顾浅陋何足以辱,姑即平时所读朱文公先生书及尝见所窥者略陈一二。
所谓无极太极」者,岂太极之上别有所谓无极哉?
不过无形无象至理焉耳
盖极者至极之理也,穷天下之物可尊可贵,孰有加于此者,故曰太极也。
世之人以北辰天极,以屋脊屋极,此皆有形而可见者。
周子恐人亦以太极为一物故以无极二字加于其上,犹言本无一物只有此理也。
阴阳以下,则丽乎形气矣。
阴阳动之前,只是此理,岂有物之可名耶?
即吾一心而观之,方喜怒哀乐之未发也,浑然一性而已无形无象之中,万理毕具岂非所谓无极太极」乎?
以是而言则思过半矣。
喜怒哀乐之未发,即寂然不动之时,思虑一萌,则已动矣。
故程子以思为已发,此至论也。
来谕谓思是已发,则致知格物亦是已发,此则未然,盖格物致知自属穷理工夫
大凡讲论义理,最忌交杂,今方论喜怒哀乐之发未发,而以致知格物杂之,则愈混杂不明矣。
来谕又恐悬空无用力处,此亦未然,盖未发之时则戒谨恐惧,其将发之时则当谨其独,逐时逐节皆有用功之地。
惟其未发也,戒惧而不敢忘,将发也,谨独不敢肆,则其发自然中节矣。
圣贤之学所以无弊者,正缘句句着实未尝悬空道理
且如中庸》始言天命之性,终言无声无臭宜若高妙矣,然曰戒谨,曰恐惧,曰谨独,曰笃恭,则皆示人用力之方。
盖必戒惧谨独而后全天性之善,必笃恭而后能造无声无臭之境,未尝使人驰心窈冥而不践其实也。
太极图说亦然首言无极太极,次言阴阳五行,亦可谓高且远矣,要其归宿只在中正仁义,而主静一语其与中庸戒惧谨独之云若合符节
总而言之,惟敬之一字可以该也。
戒惧谨独者敬也,主静亦敬也。
学者傥能居敬以立其本,而又穷理以致其知,则学问之道无馀蕴矣。
大率此理自文公尽发其秘,已洞然无疑
所虑学者自立一等新奇之论,而于文公言反致疑焉,不知老先生是用几年之功,沈潜反覆参贯融液然后发出示人
今读其书未能究竟底蕴已先疑其说之未尽所以惑乱无所明也。
区区常劝朋友间且将文公四书朝夕涵泳,既深达其指矣,然后以次及于《太极》、《西铭解》、《近思录诸书
如此作数工夫,则于义理精微不患无所见矣。
又必合所知行为一致讲贯乎此则必践履乎此,而不堕于空谈无实之病,庶乎其可耳。
平时拙论如此,故因垂问及之,更望详加镌晓,以补昏愚所不逮。
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