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问答 其三 文王至德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一
范氏曰:「孔子武王之言而及文王至德,其指微矣」。
此言孔子微有不满武王之意也。
文、武圣人也,文王之时之恶未熟,故文王犹得以事之。
至于武王之时,则之恶已极,杀比干,囚箕子
微子庶兄也,抱祭器而归周。
武王于此虽欲不伐商,有不可得者,岂武王之心哉?
文王武王均为圣人,但所处时既异,故所行之道不同
文王所处君臣之常,武王所处君臣之变。
常固正也,变而不失其正,是亦常而已矣。
常道人皆可为,变则非圣不可为,故圣人汤、武之事每微有不足之意。
如论乐则以《武》为未尽善,论泰伯让天下文王事殷,皆称其为至德伯夷则谓求仁而得仁,此非贬汤、武也,盖惜其不幸为此不获已之举也。
然恐后世遂以汤、武为非,故又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言汤之变命,武王之变殷命,皆顺乎人心而应乎天命也。
桀、纣之暴,非汤、武出而征之,则生民之类皆将爢灭而后已,又岂天之心哉!
故汤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武王曰「予不顺天,厥罪惟钧」。
论语》微有不满意者,恐后世乱臣贼子汤、武之名以窥伺神器也。
易》发革命之义者,恐后世乱君肆行于上而无所惮也。
圣人立言,其为后世虑深矣。
东坡乃谓汤、武圣人,盖但见一偏,而不知圣人抑或扬皆有微指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