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二 其六 问学易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一
易者,阴阳变易之谓。日往则月来(日阳月阴。),寒往则暑来(暑阳寒阴。),昼夜昏明,昼阳夜阴。循环不息,此天道之常也。圣人拟之以作《易》,不过推明阴阳消长之理而已(昔人谓易字乃合日月二字为之,盖篆文如此也。)。阳长则阴消(自十一月为复,一阳生则一阴消,至四月成六阳为乾,则六阴尽消。),阴长则阳消(自五月为姤,一阴生而一阳消,至十月成六阴为坤,而六阳尽消。),一消一长,天之道也。人之学《易》,则知吉凶消长之理(以阴阳对而言之,则阳为善为吉,阴为恶为凶。独言阳则阳自有吉有凶,盖阳得中则吉,不中为凶。阴亦有吉有凶,阴得中则吉,不中则凶。),进退存亡之道。
按:以天道言则为消息盈虚,以人事言则为存亡进退。盖消则虚,长则盈。如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暑极则寒,寒极则暑,此天道所不能已也。人能体此则当进而进,当退而退,当存而存,当亡而亡,如此则人道得而与天合矣。故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而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己与颜子有之。此孔子之身全体皆易矣。《孟子》一书,全不言易,而张子以为最深于易者,其亦以此知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