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周道珍黄箓普说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九、《西山文集》卷四九
窃惟道家之法,以清净无为为本,修斋设醮特教中之一事耳。
然自汉以来传习至今不可废者,以其用意在于救度生灵蠲除灾厄,而开人悔过自新之路故也。
世之辟道教者,或谓上帝至尊,惟国家可以郊祀,而以臣庶行之则几于僣;
或谓祸福有命不可以求而致,不可以倖而免,今之斋醮,其名曰禳灾集福,是福可求而祸可免也,则几于妄。
此皆儒者正大之论,安得而非之!
然非国家不可以祀天者,礼之正也。
臣庶之微,精诚迫切,有动于中,则往往吁天地、叩神明自救,故曰人穷则呼天,又曰恶人斋戒沐浴可以上帝
道家醮法,特以伸臣庶哀吁之诚,而非郊祀之比也。
既有祷有禳,则必须章奏而后达,必藉科仪而后行,故自至今,其法益详,其礼益备
然惟臣子为君父、官府民庶士夫乡党,以公请不以私求者,则其应如响
侥倖求福矫妄避灾,出于私求不以公请者,则亦神明所不听,道家所不许也。
由是观之,道家斋醮之法,安得谓之僣且妄哉?
弭灾兵,远罪疾,宁风旱,祈丰年具载于《周礼》之书,有国遵行,未之或废。
况于盗贼甲兵之衅,骤发于邻壤,如燎原之火,有蔓延之势。
当是时也,非吁天地,叩神明何以弭灾未萌销患冥冥乎!
是以里居官某官等,以绍定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相率有祈于道宫,且许修设黄箓大斋一会,为一方生灵请命昊穹
里居乡党邑宰民庶,其请以公而不以私,故自厥后王师大集,捷奏日闻凶渠束手就擒,馀党望风而遁散。
倘非天地好生之仁,神明顺之意,安得数月之间,其效遽至此哉!
黄箓大斋官道莫不咸集,道珍不材,误蒙推择使主醮事法当演法不敢支离曼衍以烦众听,独以儒道二教,其说略同,僣陈其一二。
盖《诗》有之,「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又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又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礼记》亦云「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凡此皆言上帝神明,近与人接,不可斯须不敬不可一念之不诚也。
道家则又推言居处宫殿之名,冠冕车服侍卫威仪之列,又谓众真百灵皆有貌象,其为宫观则拟而效之,至于醮事之修,俯伏拜跪俨然风马云车来下
虽其说似儒者异,然其为教不过欲启人肃敬之心,使见者凛然天地神祇之临其上,则邪意妄想自然消弭善端正念自然感发,亦岂为小补哉?
今者宝醮将成,伏愿斋官道众凡预此会者,各体前圣垂戒之言与道家设教之指,清净身心端一志虑,毋谓高远可欺,毋谓杳冥为可忽。
古人之于祭祀,必三日斋、七日戒者,盖非诚敬之极不可以交于神明
所谓戒者,肃然警惧之谓也;
所谓斋者,湛然纯一之谓也。
故《易》曰「斋戒神明其德」,而宗元吴先生著玄纲论》,亦曰「非斋戒则真不应」。
今日以不饮酒不茹荤为斋戒,而不知斋戒之义非止于此
方其散斋七日,则肃然警惧,犹履薄临深可畏,及致斋三日,则湛然纯一心如止水寂然不动,无思无为
如是而后精诚之极,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庶乎可必矣。
不然,虽修饰礼文之末,而不致谨于心术之微,欲冀神祇之格、福应之臻,则非道珍之所敢知也。
若夫星弁霞裾号称方士,尤当清净对越,内而存念无一毫之杂,外而行礼跬步之差,表里浑然终始如一庶几无负吾祖师之教而免于幽冥之罚,此道珍与众所宜共勉者也。
不然,则三官有罚,九府有刑,凛如斧钺
甘心背违自取诛谴道珍窃惧焉。
事大体严,辄敢缕渎,伏惟孚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