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荐本路十知县政绩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西山文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八、《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
臣等窃见江东一道为县四十有三,而号为难治者居其大半,盖上供送使为数寔繁,月桩版帐率多白撰
为令者朝夕惴恐,惟财赋不办是忧,至于抚循疾苦伸理冤滞往往视为弗切,上下循习,谓之当然
有能于煎熬中少宽裕之政,不专催科为急而以字民为心,其在臣等,所当激劝
今采诸物论,得十人焉,谨具列于左,须至奏闻者。
宣教郎、知徽州歙县冯特卿器资清俊学识通明
到官以来孜孜所职至诚笃实一意在民,催科有方不扰而集。
县民程晖之子为盗所杀,踪迹暧昧,莫知主名,臣某委之缉捕,乃能多设方略日夜究心,曾未数月,罪人斯得,奸凶詟伏冤结获伸。
考其风绩,可为本道之最。
奉议郎、知饶州鄱阳县赵汝俞,天族之英,笃志为善清修雅淡,有儒素之风。
当官而行,不为阿徇廉静无扰田里安之。
宣教郎、知信州弋阳柴景望学校旧人,雅有士誉,彊毅自立卓荦不群
弋阳近岁凋弊日甚,自其到任极意爬梳
结立义役,以革纷争卖弄之弊;
优恤户长,以除科较代输之苦。
裁决狱讼一出至公人情翕然称为贤令
宣教郎、知信州玉山程榆天资靖重心术端良
涖官之初,适郡守赵不摭务为苛暴官吏重足而立同时诸邑,鲜不逢迎
其间独能弗改常度慈祥岂弟蔼然循吏之风。
夏邑洪水骤至在告力疾而出,巡行拊劳不候申请,捐公钱予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宣教郎、知池州青阳县许溪,学问淹该材力彊济。
池之诸邑,曩因宣限,困于预借
溪始至官,适逢俭岁,朝夕勤瘁,如理家然,既偿旧逋,又免新借。
邑之疮痍于是一洗,亦赖以少纾,盖有功于此邑者。
宣教郎、知太平州当涂县王洽,故侍讲师之子天资粹雅操行洁修
为邑也,心乎爱人用刑督赋,常有不得已之意,士民称诵翕然一词
承事郎、知宁国府宣城县尤爚名家之子生长见闻
宣城夙号烦剧材力精敏治办有方,务以恩信及民,不为苛猛。
岁适旱饥,推行荒政曲尽其至,殄除蝗孽宣力尤多
臣等每因百姓至庭,试加访问,皆称其贤,已决之讼,番诉绝少
承议郎、知建康府溧水县俞迁,老成详练通知物情,其治邑省事不扰为本,人甚安之。
奉议郎、知池州贵池县蔡汝揆廉谨自将精勤不懈奉行荒政,能尽其心。
奉议郎、知池州铜陵县执中持身恪谨为政宽和始终如一,有可称者。
右,臣等所部县令之可称者,虽非止此十人,而得诸见闻间有未审者,不敢遽加论荐
特卿而下人品高下,亦各不同,大槩主于字民,则均在可取之域,故臣等辄效「举尔所知」之谊。
伏望朝廷特赐甄录,若后不如所举,臣等甘坐缪妄之罪。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