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召除礼侍上殿奏劄(一 宝庆元年六月十二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六、《西山文集》卷四、《宋史》卷四三七《真德秀传》、《古文集成》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七、《续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焉,三纲五常是也
自高奠位大分已明,帝降之衷而善性均有,然维持主张之,繄君师是赖
圣人者作,躬行此道,以标的天下
君臣之纲正于上而天下皆知有敬,父子之纲正于上而天下皆知有亲夫妇之纲正于上而天下皆知有别,三者正而昆弟朋友之伦亦莫不正。
凡使生人之类各有宁宇不相斗暴贼杀者,此唐虞三代圣人之功,所以与天地同其大也
所谓五常者,亦岂出乎三纲之外哉?
父子之恩即所谓仁,君臣之敬即所谓义,夫妇之别即所谓礼,智者知此而已,信者守此而已未有三纲正而五常或亏,亦未有三纲废而五常独存者。
呜呼,是理也,其扶持宇宙栋干奠安生民柱石欤!
人而无此则冠裳禽犊矣,国而无此则宗社丘墟矣。
臣尝读《诗》至《六月》之序,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
夫《小雅》之诗财二十馀篇,而纲常之义略备。
中国所以中国者,赖此而已
至于尽废焉,是自为伐也,四夷交侵之祸安得不以其时至乎
又尝考观古昔有当衰微削弱之世,而纲常未至泯绝,犹足以仅存者;
亦有治安彊盛之世,纲常隳弛,卒至于大坏不可救者。
周自东迁,日以卑矣,然桓、文出力以奖王室,则犹有君臣也,诸侯会盟以定世子,则犹有长幼也,故能拥持虚器尚数百年
晋氏之兴,奄有吴蜀,再传而至惠帝可谓极盛矣,而阳德不刚,阴慝内炽,谗巧交煽,国本遽摇,诸王跋扈,主威遂夺,三纲尽废而刘、石之变兴。
唐至明皇,亦太平极治之日,而宫闱怙宠,黩乱天常奸谀肆欺,潜窃国命凶邪造衅戕伐本支三纲尽废而安、史难作
即晋唐之事以验序《诗》者之言,千载相望,若合符契,有天下奈何不监哉!
惟我祖宗继天立极,其于事亲教子法、正睦族道、尊主御臣之方,大抵根本仁义
先朝名臣以为家法最善,或以为大纲甚正,或以为三代而下皆未之有。
猗欤休哉
圣子神孙所当兢兢保持而勿坠也。
恭惟陛下天启睿明,肇膺大宝,此正端本澄源之时。
来自远方,窃闻朝野之论,以谓陛下承顺太母之孝,有忧悯元元之仁,苟推是心,何往非善?
不幸天伦之变,有未尽道者,虽棣华之爱方笃而布粟之谣遽兴,流闻四方,所损非浅
夫一政之行,一令之出,苟乖于理,害且随之。
纲常大端,是谓人极人极不立国将奈何
且民无常情,惟上所导。
大学》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又曰:「一家一国兴仁一家一国兴让」。
盖情虽无常而性则本善,倡之则应,作之则兴,故慈孝隆于上则下有忠顺之风,爱敬亏于上则下有陵犯之俗,影响相从至为可畏
伏惟陛下深惩往悔而思所以补过者焉。
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陛下欲报先皇大德,则继志述事当先衰麻之数、哭踊之节其次也;
欲报慈闱之至恩,则先意承志不可后,滫瀡之奉、跪拜之恭其末也。
兢兢朝夕惟实德是充,惟大政是习,使朝廷以治而宗社以安,则子道修矣。
诵《二南正始之诗而思异时择配不可不谨,玩《大易正家之义而思平居之反身不可不严,近而九族有以广亲睦之仁,内而六宫有以肃雍之化,则家道正矣。
委任臣工者,人君大体躬亲听断者,人君大权二义并行,初不相悖
必使政令出于公朝而绝多门之私,威柄归于王室而无倒持之失,则君道立矣。
子道修者仁之本,家道正者礼之源,而君道之立则又天下大义所由定。
陛下傥能明此三者而行之一本于诚,则不感人而人自孚,不求正俗而俗自化奸雄不得为辞以动众夷狄不得伺隙生心治安长久之计无越诸此。
臣以迂疏,误蒙召擢,寘在春官邦礼深惟治乱安危之本岂在玉帛钟鼓之间,故于进对之初,首以大经大法陛下告。
狂愚无取,惟圣明择焉。
取进止
贴黄〕臣所谓天伦之变未尽道者,盖以大舜事望陛下也。
昔者象日以杀舜为事,舜为天子则封之,孟子推明其指,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夫以象之不道而舜亲爱之心曾不为之少衰,此其所以为人伦之至也。
然象封有庳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之而纳其贡税不得以暴其民,此又仁之至、义之尽,可以万世法也。
济王之于陛下,其属为兄,而霅川之变,迫于群凶,非出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后与讨捕之谋,情状灼然本末可考。
陛下傥能以舜爱象之心而全之,又以舜封象之法而处之,使有富贵之娱而无尺寸之柄,则陛下所为即舜之所为矣。
纲常获全圣德无玷,书之史册扬休何穷
臣窃惜陛下不思出此也。
今事无所及矣,故臣进补过之说,冀陛下力行众善,以掩前非庶几异时不失为我宋盛德之主,此愚臣之愿,亦天下之愿也。
臣又窃观雍熙秦邸之事,方其有罪不免降迁,及其薨亡,不废恩恤故有追封之典,赐谥之荣,下至诸子,俱蒙迁擢
当时宰臣称颂太宗皇帝之德,以为睦族推慈,舍罪恤孤足以感动天地
济王之亡也,自辍朝卜葬之外,未之闻焉。
意者群臣未有太宗之书告陛下者,臣不避诛戮敢冒昧言之。
伏愿明诏有司考求雍熙故实斟酌而行之。
济王未有子息,然兴灭继绝之仁在陛下为之,何不可者
扶纲常于几坠,全恩义于已亏,天地神人之心亦将有以陛下矣。
区区献言非为王计,盖为陛下也,丹衷皦然,可质天日,惟圣明赐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