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大夫秘阁修撰致仕杨公墓志铭绍定元年十二月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四
践祚元年杨公子谟蜀士五人咸被特招
公自嘉定八年累疏乞身,书祠官之考,考满不复以请,间二三岁朝必时其满而申命焉。
于是卧家十有一年矣,闻诏辞不就
为公出处谋者不一,今屯田郎度君正移书强起公,公于屈伸分察之已审,固谢焉。
二年九月寝疾,遂致其仕,己卯属纩,年七十有四
先是于县南山筑室聚友,号云山书院,尝曰:「我死则葬于是山」。
至是,孤仁举卜日维四年十二月庚申食,则今绍定元年也。
乃以书谂某曰:「维我先君子经德履道,克纯厥终,海内知心宜莫子,若幽宫之铭,敢以烦执事」。
某执书泣曰:今复有杨公邪!
不幸而不生于三代之前,师异指殊,无所统壹
其亦幸而生于国朝诸儒之后,理明义精,有所据依
虽然,抑又有甚不幸者焉。
阴阳鬼神之赜,性命道德之奥与夫为人为己、成己成物之理,先儒讲析既精,后学诵说滋广,士习其读,玩为常谈甚者托之以饰词辩,假之以猎声利,反以为学术之累。
有如明辩笃行纯德表里令名始终、人无知愚皆曰「浩斋先生」者,则走也虽藐焉罪疚,宁敢以他为辞!
谨为叙而铭之。
杨氏世居华阴仙谷,至唐太保汉公曾孙庭辉入普安令,后居潼川
五季时,有为银青光禄大夫潼川讨击使者,徙飞乌。
生鲁珣,鲁珣生延秀延秀生惟广,惟广生士达士达生南重,南重生裕。
裕生四子男,其仲曰知章,该累举恩不复仕,自号云山老人,累赠至通议大夫
妣同郡氏,以淳熙庆寿恩封太孺人,累赠至令人
公字伯昌自幼孝友端悫,能诵书属文
通泉王晋卿教授诸生,为第五等,公时年十六,受学旬岁辈行高等
既冠,有大虑
周、程子诸书虽传于蜀,于时未广,通议广汉,得张宣公之学以授公,且诲之曰:「欲造圣门,先从此入。
若造深养熟,内外合一,治己治人之道备矣」。
公朝夕究图,凝然一室往往踰月不出户
自是默识圣贤下学上达之序,动静语嘿不违乎诚。
淳熙四年,以词赋举于转运司,会父卒。
七年,就外省试文靖胡公得其文,以为有格君气象,置诸优等入对大问
阜陵锐意于治,发策数十条,公对略曰:「帝王躬行之实莫大于学,学者政事之本也。
虽然,欲极乎学之用,不可不求其要。
何谓要?
行之以至诚、要之以不是也
大学》之道正心诚意以至平天下,《中庸》之道自尊以至于来远人,皆不外乎诚之一言
不知陛下躬行果诚欤,抑未欤?
臣试以天人之应而卜陛下之诚,则知容有未至也」。
又曰:「臣闻之道路,谓陛下右近习之人虽无显然害治之迹,而謟谀欺矫,实繁有徒
故凡求于速售者,率造宦寺之门,珠玉锦绣以充苞苴络绎于道,而陛下有所不知,此非细患也」。
孝宗嘉其直,擢寘甲科,盖自乡举至是三试,皆第八人
绵州广安军教授,调崇庆府录事参军茶马司改辟干办公事,未报,堂差成都府教授
举主通直郎隆庆府普城县通判成都府权发遣黎州兼管安抚司公事,敕差四川类省试考试官
召赴行在,除尚书吏部郎中,迁军器监,仍兼郎。
宣差御试详定官,迁大礼少卿,主管右治狱
累请补外,除直华文阁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
凡再兼知嘉定府,又累请归田,进直徽猷阁,凡再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差知隆州,辞不就直显谟阁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提举亳州明道宫
召赴行在控辞未报,乞守中大夫飞乌县致仕诏除秘阁修撰
公始职教二郡,皆以义理训迪诸生成都学官四蜀之士咸在,公之馀论渐被滋广。
普城,纯用诗书不杂他术,为诸邑最。
岁旱,捐县帑之赢为民代输者几万缗。
李公壁除兵部侍郎,举公自代,公未尝书尺之素也。
成都帅守谢公源明绳下苛急幕府惮之,公于事无巨细,劈析是非,虽逢盛怒,率为公屈。
后尝语人曰:「吾几失杨公」。
碉门蕃部寇边宣抚司辟公之黎,务以恩信羁縻,且樽节浮费边民代输
二年,又请于朝,降缗钱,厚储峙,广土丁,省戍卒,增义勇
士子闻见寡陋休沐学官诲之,士咸知趋乡
逆曦僣叛,诸蛮伺衅而动,边民皇皇,公誓以死守,饬家人毋轻去,以为民望
移书方伯监司起义讨贼,愿调禁军义勇先驱
戍将张燧将所部五百欲为乱,士不从号呼诣郡
策马随至,公麾郡卒缚燧,归于制置司,以张昙次补,士俯伏听命
未几逆党董镇成都陵逼蜀帅,分遣裨将雷珂径至郡交昙所领军,祸且不测
安静寨谍羌出没,公即遣珂军二百乘边以携其党,而令义勇军还郡以张声势贼气顿索。
曦寻遣校王安国犒军安国郡吏欲以留令诛之,公义形于色安国不敢动。
文移迁延,以厎贼平,人以是服公应变之略云。
四川类省试事,兼监试事,公以取文之要五、校士之目七示同事者,大要义理而后文采虚心从众不断己见,且专以论策去取
故为点检官,及是典领,咸谓得人
蜀帅杨公辅遂以五要、七目闻上,且刻诸试院
寻即院拜召命控辞不获
秩满去郡,郡人象而祠之。
申诏趣发,入对便殿,首论:「权臣误国,叛将干纪陛下不动声色,诛此二孽如戮狐兔,而臣愚犹有忧者,鉴遄往之已事,开惟新令图,在陛下审处而已」。
二论:「皇太子既正储宫之位,宜使亲正人,授正学
王者之学果学也?
大学》之所谓正心、《中庸》之所谓谨独是也
辅导得人而后有所受」。
三乞招填黎州土军分番上寨,岁循旧比,给缗籴以备缓急
典铨二年不徒例之拘,必权其资望予夺之,吏道无壅
转对,请于淮上荆襄、关表、汉中空閒之地招募军民杂耕,以省饷运
节滥赐,捐内帑,以充籴缗,以收末楮,严责州郡常平之储,归广惠仓元蓄以备凶歉
军兴一切科敛之法,复师旅饥荒之地,以纾民力
又曰:「民之困苦极矣,不可以其屡经兵荒不离
夫易失者人心难谌天意,修人事以符天意,其要在养民」。
军器监寻复侍左郎官
轮对申言权臣叛将之弊如初对。
次论:「学术国家之寿脉,公论天下元气所以扶持皇极主张国是者必归诸此。
更化以来,众正之路方启,而群枉之门渐开。
善类进而忠鲠之士有相引去者矣,奸党虽斥而寅缘势要抆拭叙用者矣。
夫君小人如薰犹之不可同器,今顾欲调停参用之,几何不为君子之仇而基国家之祸欤」!
始公奏陈先帝蹙頞颔首久之,权倖侧目
公谓同列,纵以此得罪,其甘如
力请补外朝廷欲以罪人,进介卿以留之。
棘寺有坐伪告者,株逮甚众,公酌情三等奏闻决遣
事连钜阉郑氏兄弟,乃移文内侍省索粥告之赃,小人由是益怨,在寺仅半年而去。
公自念非达贤无以报国,会免朝辞,遂荐蜀士四十馀人当路
公之规摹识量若此世论方隘,不足以知公也。
过家上冢,历所部郡邑,屏厨传,广咨访,奖静退,抑躁竞
既抵所治,绝请托,却馈赂,审彰瘅一道肃然向风
嘉为并边郡,公为筑堡寨,结土丁岁给衣装春秋阅习焉。
刑狱司旧有备边库,自比岁利店之扰,储蓄几尽,公节缩冗费补还其半。
又上诸朝,乞给缗钱,为新丁衣廪之储;
拨还常平免役宽剩等钱,为水旱不测之备;
恩收耄疾之人,毋得狱官县尉
被命兼权嘉定府嘉之中镇控扼虚恨之境,自北二既诛之后,虚恨疑不受犒十馀年,公遣吏往沈黎互市所说谕。
虚恨酋领如约诣寨,寨将马槱利其犒赏擅杀数人。
公怒,缚槱下吏窜徙之。
巡按属部剖决滞讼,惟成都制阃所治,典臬者例不敢孰何,公曰是之不究何以厉馀,乃随事平决
新繁曲防蕴利,岁与新都相雠讼,公临视,度其地多寡,聚石为象鼻堰口以均水利,两邑便之。
嘉定洪偲报罢,公再兼府事。
窃用府缗,公督还其半,黥窜其嬖吏,以其状上之,一郡称快
自是得请以去不复出矣。
云山书院讲授后进吉月月半诵《论》、《孟》、《中庸》、《大学》,语或至旰,听之者充然有得
呜呼,自井田封建坏,君师职分不明六经之道千数百年几为未试之书。
国朝自周、程、张氏及近世朱、张吕氏相与扶持绵延,斯道复明于是百数十年间,往往闻见作者
然而世则废道,违俗危殆,使浮湛州县出入里闾,以其所独得私淑党类,则国人之而仁逊,子弟之而忠孝,乃犹有以行其志。
况如公之宽和质实发于精神,动于气貌,能使人鄙吝销释
至其阅事久而烛理明,视精粗表里真知其为一,公私义利实见其为异。
故虽即温爱汎,而检履金石仪观山河,世所谓悦可慕者一无以动其心焉,又不知观而善、闻而兴者复几人也。
未尝有所著述,惟欲使人体实践以造于得,故其遗文仅有《浩斋退稿若干卷。
尤笃于伦类,塾居必属其亲族子弟聘士教之
从弟子谔自幼受学,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甫调官而卒,终身念之,以上宗祀恩官子仁任,登仕郎
族之孤孽不能自立者,为办丧葬婚聘。
乡邑尝有旱,劝分赈粜不遗馀力。
勾龙氏,封恭人,先四年卒,加赠令人
八人
四男:传孙、绵孙,蚤夭
仁端,尝与宾贡,终儒林郎小溪县,先一年卒;
仁举,再举于乡,今从事郎、顺庆府团练判官
四女:长从事郎、新井县叔丁,次奉议郎、知平泉县费法,先十年卒,次儒林郎签书普州军事判官冯仲烨,季女痫疾,未嫁。
孙男义质,以致仕恩当补官
外孙男女二人
铭曰:
血气之知,哗世取妍。
岁月慆迈,志随气迁。
卓哉杨公植基盛年
騑騑翼翼,陟巘自原。
知行互发,华皓益坚。
虽挠弗夺,虽诱弗挻。
云山之颠,巽后丙前。
有郁者仟,公归其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