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资州中和宣布之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七
枕山为州风气环合前人规置之盛如蓬莱阁博雅堂,率为蜀郡称首
乃自牙堂之北,华离浅曲,位乡乖方
古之诸侯路门而后,朝寝堂室牖户房夹,具有仪则,非以奉己也,所以疏视沦听,储神习体,清政令之原也。
郡守视侯纵不能尽如古制,岂宜因陋若是
广安安侯为郡之明年,以少府之馀财撤而新之。
堂之北为重楼,崇七寻,其修如崇而加二雉,广去二雉,步󰔶周流,如梁卧波中。
为书室,修广视楼之半。
因惟职在承流,思所以布宣意者,乃摘郡人王子渊三诗之义,榜曰「中和宣布之楼」,而属余记其事。
余每谓是三诗者,必得古音之遗,而有司失其传,为可恨也。
古者上自朝廷,下及四方宾燕,凡以为讲道修政乐歌,则《小雅》之三也。
鹿鸣》以示人善道乐嘉宾之心;
四牡》以勤劳王事养父母之志;
皇皇者华》以布宣主德,为使臣之光。
太学之教,自皮弁祭菜以后,即肄此三雅
飨燕射乡旅酬奠觯以后,即升此三歌
呜呼,非文、武泽浃于人也深,其能和平忠厚使人油油翼翼咏叹不能已也如此夫!
汉去古未远,邦朝乡党之礼已不复讲,而君臣乐歌乃仅守制氏、窦公之馀。
子渊益州,作是三诗,虽不得其辞,而所自为传则曰:「太上圣明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故作三篇之诗」。
又曰:「百姓欢欣中和感发是以作歌而咏之」。
然则非《小雅》之遗意乎?
好事者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宣帝至谓「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而子渊亦自谓「咏叹中雅转运中律」,然则非《小雅》之遗音乎?
意《中和》之诗以效《鹿鸣》,《乐职》之诗以追《四牡》,《宣布》之诗以继《皇华》,词义既同音律亦协,使成僮者歌之大学,是将以补乐歌之阙。
礼乐久废时人鲜能知者,宣帝知重之,而古礼既阙不讲,则亦无所于用,故不复有传焉。
帝好神仙子渊勉以二帝三王之道;
帝尚刑名,又安知《中和》诸诗不托是以风,而「盛德」之语非辞予而心却之也?
虽然,今皆不可得而知。
即词推义,是三诗者当以中和为本,而非中无以致和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人得之以宅是心焉喜怒哀乐无所偏倚
当此之时,其气象何如
苟能随事著存,动中节会,则奚适不和
曰中曰和,夫既不失性情之正,则职分安也宣布广也,充而至于上下位育各止其所凡是中之所形见也。
子渊之诗不惟古声之仅存,而中和之义汉儒亦罕能深知之,故因侯之请,并发其义,将与登斯楼者商略焉。
侯名癸仲,字北望,故少保冢嗣,尝为(下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