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元符忠谏堂记1232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四、《南宋文录录》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予昔为丹棱杨庆崇作志,其子迈以事状来,阅其世,有大父讳恂,举元丰五年进士,终承议郎
予以书反曰:「崇宁籍元祐奸党,定元符上书人邪等,与而大父同姓名者,非此其是与?
而先是未有识之」。
曰:「郡乘有之,子其为我发之」。
亡何,迈求予书「元符阁」。
又亡何,李柱史季尤又为承议之五世孙仲炎书「元符忠谏之家」。
予归自靖,炎请曰:「先人之敝庐则忠谏之故址也。
《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我将以忠谏名吾阁,子为记之」。
予慨然有感于世道之变、人情之反乃至若此。
且曰奸曰邪,名之至恶,王法之所必诛也。
人之于先祖也,为铭物,为烝彝鼎,为圹志,称美而不称恶。
今崇宁用事之臣籍其祖于邪类,附其事于奸党,而子孙矜以为荣,名实不已戾乎!
窃尝稽诸五三六经之传,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以至仁义礼知之性、阴阳柔刚之分、卑高贵贱之等、是非邪正之别,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未尝有无实之名也。
故圣贤之言,名不与实对。
迨周之衰,始有名与实戾者,名之君而实不君,名之臣而实不臣,以至不父不子,不兄不弟,不夫不妇,无时无之。
夫既名浮于实,则于是有名实之说。
逮其又甚,则放辞者盗丘非轲矣,嫉世者溷夷廉蹠矣。
至楚人则白可黑矣,上可下矣。
至秦人则鹿可马矣,黑可黄矣。
至汉则鹖雀可凤矣,至隋则野鸟可鸾矣。
然而以格人元夫为奸邪,播之诏令,勒之金石,书之史册,不忌不疑如京、卞之为,则未之见。
东汉尝以党人锢士大夫,李唐牛、李相倾相轧,不极于乱不已,固未尝被以溢恶无实之名也。
自京、卞一开其端,变乱白黑,实为阴乘阳、贱陵贵、夷乱华之兆。
至于秦桧,习非效尤,遂取张、胡、李、赵之所引用者加之叛逆之名,株连逮系五十三家,将以为戮。
韩侂胄柄国,则又以附于赵忠定公者名之逆党,学于朱文公者名之伪党。
曰奸曰邪曰逆曰伪,本以怖而携之也,而愿附名籍者唯恐后,则是古者至不美之名,在近世反为至美之事。
况夫人以眇然之身,血气所拘,不百年耳,滥贵素饱,曾几何时,而为是背理反道之事!
不思万世在后,是非予夺著乎人心,瞭不可掩。
温文正公、申正献公与凡元祐元符著籍之士,以及乎绍兴庆元党人,盖皎然如天日之清明,庸夫孺子、裔夷丑虏,孰不知之?
今蒙以甚恶之名,在诸贤无豪发加损也,祗以贻千载之一噱耳。
彼京、卞、、侂必不以奸邪自名也,而世之言奸邪者,自丁、、章、吕而次,未尝舍四人而他求,而苛于方人者,犹曰是奸邪之靡者。
虽孝子慈孙于其父祖,亦且讳闻而羞道之。
至此则名实始虽少紊,而终固未尝紊也。
陈仲举范孟博之去,叹曰:「今既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
然则为柄臣者,诬人以奸邪,本起秽以为臭,然而不能臭人,祗自臭耳。
姑以利害言之,来者亦当知所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