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广安军和溪县安少保生祠1211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南宋文录录》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三五、嘉庆《汉州志》卷末、嘉庆《邛州志》卷四三、同治《绵州志》卷四九、光绪《广安州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恭惟国家百王之敝,县县纷裂,藩臣恣睢艺祖皇帝神武所运,乱本旋弭,以开亿万年无疆之基。
太宗遹祗前训,卒其伐功,函生闿怿夷狄顺轨
真、仁休养,英庙嗣承
至于熙、丰,物众地大,而假儒为奸者乃始变乱典常
元祐更化纲目毕举,而绍圣以后党祸再作,极于崇、观、政、宣,戎索弗戒,乃底于乱。
高皇南狩骏惠先烈弘济大难
阜陵继之,励精图治志清全疆,大勋未集
崇陵享国日浅,肆开皇上,克念厥绍,始初清明,率吁群献,将有志庆历元祐之盛者。
天下延颈企踵以需太平,而韩侂胄居中窃弄威柄矣。
吴曦乳臭子耳,依冯世资出入内閤侂胄既倚为腹心,畀掌禁旅,虽宠任踰涯,而之为谋则盖不在是也
武兴窟穴也,玠、璘、拱、挺再世为将,忌刻少恩,士鲜为用,徒以积威之馀,知有吴氏,故密结侂胄,愿将西师,既遂所图,则轻蔑王室之心由是日甚,密以开边侂胄之欲,而潜通于虏,乘时为奸。
士大夫繇学禁以来义理不竞一旦利欲所焮,则大官唱声一口附和
凡以使命还自虏廷者,例曰虏有内变,虏有饥馑,设王师一动关河必且响应
是则然矣,而不思侂胄之可与共功否也。
一时躐登华要者,鲜不出此,虽廷策进士以是举首否则摈抑不容矣。
先是,某蒙恩召试玉堂,尝力陈其不可,几触闻罢。
明年将出朝廷,尚欲托之公言以排异论,遂建请宰执侍从两省台谏官条具可否来上,爰蔇管军,咸得译闻。
诏下,中外各以己见条奏,独奉诏,而移书侂胄曰:「今戒严有日,忽出条具之命,士心惑焉,未知攸禀。
进退迟速,愿明降处分」。
彼既不论可否,而反持短长以肆欺侮
侂胄得书,罔然以失,而公以下素为所请寄,恬不知察,不知识者固已觇其无君之心。
郭倪、李爽攻寿、泗,皇甫斌攻唐、邓、虽皆覆军亡将而还,然尚可诿者曰庸,而悠悠不前,不惟温、裕之志,盖又出于石晋、刘齐之陋策。
元师既遁,王人继逐,东归之士蔽江而下,至是所望反正者,惟蜀人耳。
仁者蹈死弗悔,固足以明人臣之义,而洁身勇往弗顾,全躯依违其间,下此者又置不复道
方斯时也,虏蹂我淮甸,绕我襄、安以来荡摇江汉顾瞻四方蹙蹙靡骋,而六十州生聚遽隔王化,此何时也!
悠悠风尘,莫有能剸刃于贼者,视其污蔑衣冠割截舆地骎骎然朝异而晡不同不过抚髀太息焉耳矣。
资政殿大学士安公奋由儒生独能周全其间濡迹就事部分既定,即矫诏,以间乘势尽复四州
虏闻之,以为从天而下也,相与胆落神沮,谓吾中国有人由是不敢二心
反书之上也,朝论大震,上召群臣计事,咸谓无出公右,乃为札书赐公,勉以图报国
书未至而捷闻,君臣动色相庆,以谓知人
拜公端明殿学士中大夫、知沔州、充利州西路安抚使四川宣抚副使,恩视执政
亡何首至阙下,诏礼官讲行受俘之仪,纳于武库,凡皆国朝未有者也,猗与盛哉
人于公饮食必祝,盖公之祠遍蜀中而公广安人也,和溪县封山镇亦公之乡也,顾独阙焉未有以识高山之仰。
其乡之士曰陈震孙等德公之知,乃肖厥象,而走广汉,介通守李君欲得余文以识其颠末
余惟公殊尤绝异之绩,垂之史册,镂之玉板,被之乐石者,何可胜数,尚安余言为也!
固请弗已,则三复其事,为之喟然叹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非以气数屈信变、人昏明之感,故反覆荡摩所不不尔邪?
然天之爱人也,屈于前必有信于后,消于彼必有息于此,使生民之类犹有所依以自立,而不至于极敝大坏,则以天固生才以待其定也。
夷吾不死以康天下绛侯屈意安刘氏。
方事之未白也,有友如鲍叔,有君如汉高帝,固以是望之,彼亦以是自信不疑,是乌可强而致然邪!
之变,公虽以天下为己任,始焉自晦,而人主与群臣固已期之于千万里之外
书诏下颁露布上腾,以其时考之,盖项背相望于道。
地之相去若此其远,而君臣一心,如合符节人果不可以无素也!
唐禄山之乱,河朔二十四郡独有颜真卿玄宗犹谓:「我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若此」!
真卿固尝有位于朝矣,而玄宗不识之;
安公方守偏郡,已为人主深知
河朔久而未平,而蜀变定于俄顷,虽其气数屈信之异,而亦人事昏明之感,固自不侔也。
今虏运既衰,群丑相噬,扫清旧都,兹维其时
天下公望朝廷夙知,盖未有以加于公者,入相天子,倚成厥功,则铿鍧炳辉,荡人耳目,其将有大于此者矣。
某虽不令,请赓皇武方城之雅,以备一代文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