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被召除授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五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五
臣闻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此古今通谊也。
然世固有赏行而人不知劝,罚用而人不知惩者。
后魏羽林之变,胡后不能讨,而大赦以安之。
唐泾卒之变,德宗不能讨,而播迁以避之。
人孰不咎两朝失政
而使高欢结客李怀光袭迹,以基危乱岂知国势积弱人情久玩,而欲一旦法绳之,急则生变,缓则启寇,盖无一而可也
乃者禁卫之变,几为后魏、李唐失政幸而收之犹可以暂弭目前之忧。
然而乘舆所在,卒遇震扰环视四顾远郊近甸一无可恃,而徒恃区区赏罚,以长保无他
臣恐赏罚有时而穷,若不及今追惟旧制,思所以相维相制之道,固未可以为安也
臣窃考三衙之制,盖自高宗皇帝首值苗傅之变,继罹张宝之乱,每病禁卫单弱,命三衙增修军政其后又以诸将步骑分隶三衙
孝宗皇帝修明称娖,又为获圣一军,以寓阴相维制之意。
马步之数通一万四千七百有奇,俾蜀帅选西兵骁锐者发至在所,以充其数,其虑盖甚远也。
马司暂移建康识者已谓不然
其殿步二司卒时遣戍淮,以劳苦之,然不维扬天长六合而已
及时而往及时而代,不欲久虚宿卫,以事边垂
此正周人乡遂之卒,惟以卫王室,不以屯戍
诗人所谓「予王爪牙,胡转于恤」,凡以强本也。
韩侂胄开边,如用殿帅郭倪马帅李汝翼,发三衙禁旅江淮之师,有事于宿、
十馀年骄惰之卒,乍罹暑潦,怨嗟载道,故仅至符离退保蕲县,缚田俊迈遗虏,而全军宵遁
虽将庸卒懦,本无可用,然以守卫王居之人,而使之长征远戍,则自此始。
乃至近世习为故常,战者不得返,戍者不得更,凡边头杂役,虽殿步二司不得免。
甚至夺骑司之马以授北人,而驱骑卒以事之,执鞭刈草,昼夜劳苦
三衙所以扈卫乘舆也,今或戈于境外,或执役降虏,揆诸事体,诚为倒置
不宁惟是,凡江上诸军,皆非阜陵分隶之旧。
骑司之军,昔戍于滁、濠、定远也,今移之浮光
康戎司,昔戍于安丰、庐、和也,今移之泗水
京口戎司,昔戍于真、扬、楚泰、高邮盱眙瓜洲盐城诸处也,今置之新复诸郡。
池州戎司,昔戍于舒、蕲、巢县也,今置之淮东许浦诸处
水军昔处之近辅所以拱卫行都也,今徙之东海
自馀荆、鄂、四川军人大抵皆非旧戍。
且将不知士,士不识将,舍所素习山川,而投之未谙之水土,此固兵家之所忌。
况于王居而事疆埸,舍旧戍而事新疆,此于体统轻重,虽三尺童子皆知不然矣。
士大夫不以为怪,闻禁卫之乱,则第能追咎拣汰激变,复讥赏罚不明
闻徐、邳、宿、亳之败,则第能追咎诸帅之轻举,复讥和好之难恃。
然以臣愚见,咎者讥者皆是也,而未得弥变之说。
臣尝妄谓苗傅、刘正彦之变,恃有刘光世韩世忠诸屯列于上流故二凶虽狂愚,卒于自遁。
张实之变,恃有吕颐浩亲军新水曲部密接旁近,故虽以艰难之馀,戮十七人而废其班,彼不敢哗。
今以京师之重,独有殿步二军,而近郡诸屯皆戍极边,殆非防微杜渐之意。
臣愚谓宜亟循旧制,凡沿江沿海之卒置之旧屯,而以时戍边庶几连营列栅声势联亘可以缓急之须,可以奸慝之萌。
不犹愈于舍近谋远,以生觊觎之心乎?
王黼童贯既得燕之空城,即移旧边之戍以守新边,一旦女真长驱,新边既弃,旧境亦失,越关渡河,如践无人之境
往监明甚而今新进少年,独未知惩创乎?
此新复之郡未可保,而江上之备已为一空
臣愚谓宜亟循阜陵分隶之旧,宿师江南,而分戍于淮汉庶几本先固,人心不摇。
可以厚重门之守,又可以省分豢之费,不犹愈于虚内事外,以贻一旦仓卒忧者乎?
或曰:「如此则是弃外而事内也。
藩篱不因,如堂奥何」?
曰:不然也,臣之所言,惟欲守阜陵成规宿师内郡,而移戍于边城所以固近而怀远先内后外非直弃远遗外也。
譬如人之身,腹心溃裂,虽四体皆具,将安用之?
祖宗守边规摹,如淮、汉、蜀口皆有民兵义旅可以倚仗不专三衙江上移戍之军也。
先事有言,则诚为过计
不幸言中,则事已无及。
陛下曲留圣虑,与二三大臣谋之,如臣言可采,即今速见施行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