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直前士大夫风俗劄子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七、《南宋文范》卷二二
闻人所与天下者,二三大臣也。
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
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颠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
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相济小大不能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
《易》之《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其彖曰:「维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盖人之心公则一致,私则万殊
无以通之,则万殊不一私心足以天下至同之公理,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
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尝有同也。
进焉而柔良,退焉而刚方,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言以誇于人,不成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
省曹之勘当掾属之书拟,有司之按事,长吏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曰「此安能自由」。
天象妖祥时政得失除授之当否,疆埸缓急,言焉而得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徒言无益」。
呜呼龙断而望,可左可右;
踦闾而语,可出可入。
耆利亡耻之人,贪前虑后者之为耳。
士大夫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饥渴休戚者哉?
踪迹诡秘朋友不及知;
情态撗生,父子不相悉。
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于此也?
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而无恻怛忠敬之实,而诿曰:「恶讦以近名也,忌激以败事也」。
号为谠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意。
论治道则曰「大纲已举而节目小有未备」;
疆事则曰「处置则宜,而奉行稍若未至」。
前后相师如此类者,未易悉举,然犹日锻月炼,画删夜改而后上达
齐人无以仁义王言,而孟子谓其不敬莫大乎是。
今之为此说者,是敬朝廷乎,慢朝廷乎?
昔者固有百劝而一讽,八律而一谏者矣,固有至上前而背其议,出言不可而入言可者矣,又有始是什三,中是什五,后是什八,始言十事、俄去五六,又去七八者矣。
所以裴回顾望,则亦有说。
临之以投窜死徙也,震之斧钺刀锯也。
然犹有骈颈刑戮窜名雷霆不顾者。
未有汉唐之甚,而知莫敢言,言莫敢尽。
非诚不敢也,彼其心谓吾君不能行,谓吾相不能受,宁襮顺而里藏面从腹诽
人见其同也,而臣见其未尝同也;
人谓其有礼且敬也,臣谓其至无礼也,至大不敬也。
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
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刑,既无所则效,重以正人端士散漫不合,故妄揣时尚,习谀踵陋,而久不知觉
为此惧,深愿陛下二三大臣人心正之实,推世变倚伏之几,拓开规摹收拾人物
挺特自守者,虽无顺适可喜,而决知无反覆难信之忧,必假借纳用之。
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芟夷之。
若是则意响所形,人心胥奋。
平居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
其于治道兴替关系匪轻,臣不胜区区芹曝之私!